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doc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doc

ID:58961400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17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doc_第1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doc_第2页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  摘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情感。下面谈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培养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课实践中,我始终奉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2、,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文化、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学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信息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信息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信息设备,遵守信息教室规则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

3、.教师要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指导和示范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3.培养方法得当,即要注意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能够靠有意识地训练来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1.结合教材,收集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  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

4、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虽然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2.在应用中渗透德育  在应用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比如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的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  3.加强网德教育  网络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渗透性和吸引性。它能让学生及时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自由地与外界进行思想交流。在网络教学中,我们

5、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优秀、符合他们年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特点的论坛、聊天室、网站等,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进行教育,如“上海两名女中学生约见网友离家30多天,身心受到伤害”等,教育学生要慎交网友,不要随意约见网友……在上课时,如发现有些学生同时打开过多的浏览窗口而造成网络不畅时,要及时指出虚拟网络世界也存在着资源浪费问题。要使学生懂得网络社会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社会,也需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分配,也强调

6、规则和美德。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共同生活则离不开交往,交往则应有协作精神,否则,人们不能共同相处,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苗,他们从小就缺乏与他人相  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削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这种

7、做法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意  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为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请求帮助次数的策略。虽然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他们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必须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

8、双重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铁路第二中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