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

ID:59056583

大小:747.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0-10-29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_第1页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_第2页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_第3页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_第4页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第一节土壤孔性土壤孔性:包括土壤的孔隙数量、大小孔隙的比例及在各土层中的分布情况(一)土壤容重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3),称为土壤容重,曾称土壤假比重。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紧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8-2.0克/厘米3第一节土壤孔性一、土壤孔隙的数量1、土壤容重的用处:①判断土壤松紧状况②计算土壤重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④计算土壤孔隙度根据实测土壤的容重与比重,按下式计算:2、影响容重值的因素质地、结构、有机质含

2、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二)土壤比重(土壤的相对密度)1、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称为土壤密度。2、土壤比重:土壤密度与水密度(4℃)之比,叫土壤相对密度(土壤比重)多数土壤的密度为2.6~2.7克/厘米3,在机械分析中计算各级土粒的沉降速率时,往往采用“常用密度值”即常用土壤密度值:2.65克/厘米3。注意在同一土壤中,不同大小土粒的腐殖质含量和矿物组成不同,因而其密度也不同。(三)、土壤的孔隙度与孔隙比1、土壤的孔隙度土壤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

3、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隙度,又称总孔度。它是衡量土壤孔隙的数量指标。孔度的推导:团粒结构土壤的孔度比非团聚化土壤增加1/3至1/2左右。砂土30-45%壤土40-50%粘土45-60%泥炭土〉80%结构良好的壤土和粘土的孔度高达55-65%,甚至在70%以上。总孔度的范围2、孔隙比:它是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其值为1或稍大于1为好。小孔隙大孔隙二、土壤孔隙的大小分级(一)、当量孔径: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D=3/TD:当量孔径;T:土壤对水的吸力(Kpa)二、土壤孔隙的大小分级(二)、土壤孔隙分级D(孔径)mm

4、T(吸力)Pa有效性非活性孔隙<0.002>15×105难以被植物利用。毛管孔隙0.002-0.021.5×105-15×105可被植物利用通气孔隙>0.02<1.5×105保存不住水分适宜的孔隙状况:耕层土壤(0∽15cm)的总孔隙度为50∽60%,其中通气孔隙度为15∽20%,底层土壤(15∽30cm)分别为50%和10%。通气孔隙:毛管孔隙=1:2-4三、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一)内因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粒的排列方式(二)外因降雨、施肥、灌溉、耕作最松和最紧的排列方体排列的孔度为47.46%(左)三斜六面体排列的孔度为2

5、4.51%(右)第二节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的概念这个定义,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单个土粒(单粒和复粒)通过各种力的作用相互复合,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结构体的种类、数量以及这些结构体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structurality)。一、土壤结构体1、长、宽、高三轴平均发展的似立方体型结构体主要类型:块状结构体和核状结构体;块状结构体核状结构体土壤肥力特点:块状结构体间粒孔隙过大,不利于蓄水保水,易透风跑墒,出苗难;出苗后根不着土造成“

6、吊根”现象,影响水、肥吸收;内部紧实,不利于扎根;核状结构体小孔隙过多,尤其是非活性孔隙过多,孔性不良,水、气不协调。2、垂直轴方向发达的条柱型结构体主要类型:柱状结构体和棱柱状结构体;土壤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孔隙小而少,通气不良,根系难以伸入;结构体间易形成大的垂直裂隙,成为水、肥下渗通道,造成跑水、跑肥;柱状结构体3、水平轴方向发达的扁平型结构体主要类型:片状结构体;土壤肥力特点:结构体内部紧实,多为非活性孔隙,有效水少且通气不良,不利于扎根;结构体间裂隙太大,通气虽好,但易漏水、漏肥;片状结构体卧土、平搓土不良结

7、构: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和片状结构体总孔隙度小,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和毛管孔隙,结构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良好结构:团粒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土壤团粒体由单粒凝聚成复粒。由复粒相互粘结形成微团、团粒。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大块土垡破碎成各种大小、形状各异的粒状或团粒状结构体。二、土壤团粒结构体的形成(一)、土壤团粒结构体形成的步骤单个土粒团聚体微团粒形成阶段与步骤(二)、土壤结构体形

8、成机制:胶体的凝聚作用;Fe3+>Al3+>Ca2+>Mg2+>H+>NH4+>K+>Na+水膜的粘结作用;胶结剂胶结作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耕作措施;生物作用砂粒砂粒粉粒粉粒粘粒腐殖质土粒土粒土粒Ca2+腐殖质土粒土粒土粒Fe2+腐殖质Fe3+Al3+良好的团粒结构体:具有一定的大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