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doc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

ID:59135551

大小:3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12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1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2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3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4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择(十个,每个一分,前五个单选,后五个多选)简答(四个,每个五分)论述(两个,每个十五分)案例分析(两个,每个二十分)一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相对性5知觉的整体性二管理中常见的社会性错觉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刻板效应)5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为保护自己,较容易感知能满足自己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求无关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6投射是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7选择性知觉8对比效应三归因理论(一)归因概述人们根据某人的所作所为去推断其内心状态以及对言语行为做出解释的过程。一般人可做四种归因:

2、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与机会(二)归因理论1凯利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凯利把知觉和被知觉者的心理和行为放在同一系统中分析,归因结果比较客观全面。其基本观点是归因的三个基本要素:内因(知觉者本人的特点)外因(知觉对象的特点)情景因素(环境)归因判断的三个标准:一贯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2韦納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韦納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能力努力(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不可控因素)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

3、环境,并客观评价其成果。3归因中的各种偏见1)强加上因果关系2)过分强调某种因素的力量3)过高估计偶发事件的代表性4)过分相信直接获得的信息资料5)防御性归因偏见6)责任归因中的偏见四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1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动机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接动力。当需要有明确和特定的目标时,才能转化为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需要两个条件:1)需要达到一定强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2)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2)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3)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4)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

4、的甚至错误的行为5)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的行为所掩盖。需要的特点P561指向性--任何需要总是有特定的对象2连续性:周而复始3社会制约性4特殊性--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需要5普遍性6统一性:个体需要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动机的特征:原发性内隐形实践活动性五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1影响着对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2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影响着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4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5影响个人接受和抵制组织目标与组织压力的程度6影响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影响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8影响对管理和

5、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手段的选择六态度的特性1社会性:态度并非天生而具有,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2针对性:态度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3内隐性:态度本身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及行为进行间接地分析与推理才能了解4态度的协调性或不一致性5态度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价值观七态度的类型1工作满意度:指员工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2工作参与度:指个体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其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3组织承诺: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组织目标产生认同,并且希

6、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态。包括三个维度1)情感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以及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2)持续承诺:员工感受到的留在组织中比离开组织更高的经济价值3)规范承诺:员工基于道德及伦理原因而产生的留在组织中的责任感。4其他工作态度1)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对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以及关心他们的利益的一种感知和看法2)员工敬业度:员工对工作的参与度,满意度以及对工作的热情八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2态度影响行为效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5态度影响工作效率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1态度结构方面的因素2行为反应方面的的因素:单一行为和多

7、重行为;即时行为与长久行为;态度主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个体自身的人格因素和态度对象与个人关联程度九改变态度的方法说服者信息被说服者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组织规定(组织规定比个别说服更有助于转变人们的态度)3)逐步提出要求4)宣传工作与态度的改变(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印象效应;社会支持效应)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包括态度的方向和态度的强度):1态度的主体:智力性格自我意识2信息传达者:认识的可信度信息传达者目的的内隐性3信息沟通:个人原有的态度体系的特点信息特征信息的倾向性十态度的功能1态度与社会判断: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情感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

8、照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