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

ID:59721187

大小:10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11-20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_第1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_第2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_第3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_第4页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电子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一、GIST的组织发生与定义二、GI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三、GIST的分型与良恶性判断四、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五、GIST的诊治与预后一、GIST的起源与定义1、GIST的组织发生①Mazur等(1983)首次提出GIST的概念②GIST是起源于也可分化为cajal细胞的未分化祖细胞胃肠道未分化祖细胞(原始间叶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即胃肠道起搏细胞胃肠道间质瘤(GIST)理由:ICC和GIST共同表达CD117,CD34,且超微结构具有一致性2、GIST的定义最近Miettinen[7]将其定义

2、为: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Kit(CD117)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质肿瘤。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恶性及不同部位的GIST(普遍性);CD117在一些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性率达81%-100%(敏感性);胃肠道及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阴性(特异性)。二、GI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①发现所有GIST均有DNA拷贝数的改变。1996年,EI等[14]提出了14号染色体DNA拷贝数目的缺失是GIST的早期改变。随后的研究发现,1P、14q、22qDNA拷贝数的丢失常见于良性

3、GIST,而5P、8q、17q和20q的获得和高水平的扩增常见于恶性和转移性GIST[15][16]。显然,这些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不是偶然现象,肿瘤抑制基因可能定位在这些染色体上。因此,这些改变可能与GIST的发生有关。②现已知道,端粒酶的再激活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日本学者[17]研究了24例原发性GIST,其中7例端粒酶阳性,在5例转移性的GIST中,端粒酶阳性率100%,并且端粒酶阳性的GIST预后较阴性者明显差。③最近在GIST中发现c-kit基因外显子9、11、13的功能获得性突变。许多学者采用不着PCR-SSCP技术分析间叶原性肿瘤,

4、均在恶性GIST中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良性GIST则很少检测到。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则未发现c-kit基因突变[19],指出c-kit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变的标志。因此,c-kit可能成为临床评价GIST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三、GIST的分型与良恶性判断1、GIST的分型Erlandson等[11]通过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将GIST概括4个亚型:Ⅰ、平滑肌分化Ⅱ、神经分化Ⅲ、平滑肌和神经双向分化Ⅳ、未分化。目前认为GISTⅠ型以良性多见,Ⅱ型大多为恶性,Ⅲ、Ⅳ型主要为恶性或潜在恶性[10]。2、GIST的良恶性标准Lewin分级标准:①肯定恶性

5、指标:转移(组织学证实);浸润至邻近器官;大肠的间质瘤侵犯肌层。②潜在恶性指标: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部>4cm;核分裂像在胃部>5/50HF,在肠道>1/50HPF;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小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3、GIST的良恶性判断①良性:无任何恶性指标;②潜在恶性:仅具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③恶性:具有一项肯定恶性指标。一些病理学者认为GIST没有明确的良恶性界限,低危肿瘤就是良性肿瘤,认为用低危状态来描述比用良性更为确切[13]。四、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1、GIST的临床特征GIST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发生于中老年

6、人,40岁以前少见,但在儿童也有报道,且发生在儿童的病例多为恶性。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胃最为常见(60%-70%),其次为小肠(20%-30%),食管、结肠、直肠少见,网膜、肠系膜、腹膜后也可发生。GIST的临床特征(2)④临床症状与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有关发生于食管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生于胃肠道者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呕血、便血(20%-30%)、穿孔、腹膜炎、肠梗阻、腹部包块(50%-70%)等;发生于腹膜、肠系膜、网膜者常可发现腹部包块。肿瘤直径小于2cm者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或其它原因手术中偶然发现。⑤carney三联征(上皮样胃GIS

7、T伴有副节瘤和肺软骨瘤)好发于年轻女性。2、GIST的病理特征2.1大体形态学特征生长部位:GIST通常为胃肠壁肌层内的肿块,可继发溃疡。肿瘤突向腔内呈息肉状;同时向内向外生长,形成哑铃状结构;向外生长,表现为浆膜下肿块;少数病例则完全表现为肠系膜或大网膜肿块。生长方式:多数肿瘤呈膨胀性生长(60%),少数有邻近器官侵犯(40%)。大体形态学特征(2)肿瘤长径几毫米到30多厘米,表面光滑或与周围组织粘,为边界清楚的孤立性园形或椭圆形肿块,偶尔呈分叶状、多发性。质地松脆,血管丰富,稍有损伤,极易出血。GIST切面平坦,灰白灰红色;由于血管胶原化、出血、自溶等变

8、化而呈颗粒状或小凹陷。与平滑肌瘤不同,其切面不外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