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

ID:59742772

大小:100.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3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_第1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_第2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_第3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荷叶母亲教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目标:把握主旨,探究写法,积累写景句子。流程:一、导入二、配乐朗读,走进文本(读)(3分钟)三、赏景品情,由景入情(赏)(12分钟)1、说说你所喜欢的描写莲花的句子,并阐明喜欢的原因。2、找出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并分析心情变化的原因。四、探究写法,明确主旨(议)(14分钟)1、提出问题:问题一:第2、3段插叙的文字,有何作用?问题二:第4段为什么要写白莲的凋谢?问题三:如何理解文章最末一句话?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3、学生展示,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插叙对比主旨借物喻人及作用)五、拓

2、展运用,讴歌母爱(写)(10分钟)1、仿写例句,教师巡视,抽3名同学上黑板写句子。2、教师和学生一起改句子。3、全班齐读改好的句子(5个)。六、结束板书:荷叶←是母亲覆盖↓荫庇↓母爱(借物喻人)红莲←是我对比关注∣白莲↗烦闷→不适意↓深受感动←不宁心绪散尽详案:荷叶母亲目标:把握主旨,探究写法,积累写景和写心情的句子。流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冰心是现代著名女诗人、女作家。读她的作品,如同行走在蜿蜒的山间小径,漫步于潺潺的小溪旁边,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之美。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走进她的散文诗

3、《荷叶母亲》。二、配乐朗读,走进文本(读)首先,请同学们在音乐的陪伴下,美美地去读一读这篇文章。注意:读的时候,要放慢速度,领略文字的美。(教师点击背景音乐,全班齐读课文。)三、赏景品情,由景入情(赏)1、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无穷魅力。花美,人好,情也浓。请同学们找出写莲花的句子,挑一句你最喜欢的,说说喜欢的原因。(生读句子,并说理由,教师引导。写莲花的句子共7句,包括写白莲、红莲和荷叶的句子。分析4—5句即可。每分析一句,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分析透彻。后面的同学就不再重复这个

4、句子。这里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赏析句子。)2、同学们前面说的这些句子,让我们领略到了莲花的美丽。其实,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情感波动,也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心灵的共鸣。请同学们找一下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生说句子,教师板书: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深受感动)3、同学们看,其实作者每一种心情,都对应着不同的外在环境。请用“我⋯⋯,因为我看到(或听到)⋯⋯”的句式,用较为简洁的话语,来梳理一下作者的心情变化情况。我来举个例子,比如“烦闷的心情”,我们可以这样讲:我有些烦闷,因为我半夜里听见繁杂

5、的雨声,早起时又看见浓阴的天。(生说句子。教师明确:我仍然感到不适意,因为我看见院里红莲盛开,白莲却凋谢了;我不宁心绪散尽,因为我看见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欹斜时,荷叶倾侧并覆盖在红莲身上,为它遮住风雨;我深受感动,因为我看见雨点只能打在荷叶上面,红莲安然不动,免受风雨之苦。)(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追问学生早起时我为什么会烦闷。引用孟浩然《春晓》中的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来理解;第二,要注意心情“不适意”这句,学生很可能会说:“我不适意,因为我看见白莲已谢,红莲盛开”。这里,需要继续追问:

6、红莲盛开了,我心情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还是不适意呢?引导学生明白:红莲虽然盛开了,但这浓阴的天,说不准还会下雨,红莲可能还会经历白莲凋落的遭遇。)4、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作者之所以会有这样不断变化起伏的情感历程,是因为她把自己跟谁紧密相连了?(明确:红莲。我关注红莲命运,我把自己跟红莲密切联系,为莲欢喜为莲忧。所以,也只有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扉敞开,把自己同外在的大千世界联系起来,他才会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板书:红莲←——关注——我)四、探究写法,明确主旨(议)1、这篇文章,不光语言优美,情

7、感细腻,在写作手法上也非常讲究,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学习。我们一起来思考三个问题:先来梳理一下文章的记叙顺序。文章写父亲的朋友送两缸莲花给我们家。在一天夜里,雨打风吹,白莲凋谢,红莲盛开。清晨的时候,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欹斜。关键时候,荷叶挺身而出,用身躯为红莲遮住风雨。这从记叙顺序来看,是属于什么顺序?(学生答:顺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第2、3段插入了对九年前故乡院子里的莲花和祖父在月夜里乘凉时话语的回忆,这又是什么记叙方法呢?(生回答:插叙)那插叙的这2、3段文字有何作用?我们先不急于回答。

8、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作者花了较多文字来描写红莲,在写红莲的时候,为什么要写白莲?第三个问题:文章最末一句话,包含了作者情感。这句话,该如何去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这三个问题,组长要负责组织本组同学有序地发言。(大屏幕出示:问题一:第2、3段插叙的文字,有何作用?问题二:第4段为什么要写白莲的凋谢?问题三:如何理解文章最末一句话?)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3、学生展示,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明确:问题一:插叙文字作用:祖父的话语表明,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也就是三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