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

ID:59742932

大小:101.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13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_第1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_第2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_第3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颍泉区行流中学张云峰案例背景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在课前先让学生观察近些天的天气与云的关系,另外还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天气与云的资料。案例描述:下面是《看云识天气》的一段课堂教学片段。1、经验诉我们:哪几种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几种云又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同学1:天气晴朗的象征: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阴雨风雪的预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2、最薄、最高的云叫什么云?它的出现将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同学2:卷云,它象征晴朗的天气。3、什么云会下暴雨,带来龙卷风和冰雹?

2、同学3:积雨云。4、说出本文中描写云光彩的词。同学4:晕、华、虹、霞。5、晕与华的区别是什么?同学5:云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太阳和月亮周围,里面红外面紫,而华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里面是紫色的,外面是红色的。6、请同学们找出本课中出现的谚语都有哪些。同学7: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同学们互相质疑、释疑,也就是“今日我当小老师”(每小组一天一位)。同学8: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怎样理解中心句。同学9: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彩,就会有什么样天气的出现。第二个问题我回答不来。同学10:我来补充,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本

3、句采用比喻写法,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同学8:“⋯⋯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这句话中的“常”和“左右”两个词去掉行吗?同学11:不能,删去原句的意思就变为“它们在两千米的天空”,这与事实不符合。同学8:仿造例句:天上的云,⋯⋯像山峰,像小溪、像蛟龙、像奔马⋯⋯同学12:花园里的花真美:有的像鸡冠,有的像蝴蝶,有的像珊瑚⋯⋯远处的路灯亮,像星星,像眼睛,像彩虹⋯⋯同学8:本文中引用的谚语,晴天和阴天云的特征,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等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同学们在一起讨论交流,老师组织给出答案。案例分析以上教学环节是本节课最精彩的环节,下面本人对以上片段作一些点评:1、教师角色的变化:在传统课

4、堂教学模式中具有超常的稳定性,这一方面有利于大面积教育教学活动的推广、普及和管理,但年久日深便不可避免地僵化和程式化,反而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实。而本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课程功能的根本转变。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全班同学都能畅所欲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注意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判。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本人采用“小团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我引导学生可就文章的语言如词语的运用,修辞、文章的写作特点、文章的结构等方面提出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分析、取得一致意见。部分学生的学习反馈:1、老师在上课之前

5、就让我们自己去找有关天气的图片、谚语等的做法,使我们能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摘抄有关的资料,我就摘抄到有关晕的知识的文章,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2、郭老师要求我们坚持写日记,特别高兴的是我写的观察日记《泥鳅与天气》,因与本课的学习有关,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并给我们小组加了四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我认为坚持写日记可以培养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帮助,我一定会坚持写下去。3、这堂课有两次小组活动,如知识大比拼、今日我当小老师环节,给了我们尤其是给后进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当我回答有创新时,老师就给我们小组加了三分。教师的提问能面向全体学

6、生,不论我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严老师总是肯定我们积极发言,这样就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4、这节课结束时,严老师让我们小结的做法,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有帮助。以前是老师小结,而现在老师让我们学生小结,我们上课就要更认真地讲,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认真做笔记,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注意力也不能分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提高。5、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上课气氛活跃、认真学习,使我们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