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

ID:60777793

大小:666.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12-18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形成复习进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命题分析与预测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大致有:态度与品德的结构;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与条件;品德和态度的关系等。考生应将本章作为重点复习章节准备。本章有四节内容,评价目标: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和结构、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理解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3、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

2、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二)态度的结构(认知、情感、行为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不同的人可能不一样)2、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喜欢、厌恶、同情等。一般认为,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有的人理智、有的人情

3、绪化明显)3、态度的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例1:态度包括三个成分,即态度的认知成分、_______、与态度的行为成分。答案:态度的情感成分例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答案:态度的情感成分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不是先天禀赋)(2)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

4、时、彼一时地偶然表现,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艰巨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1、道德认识(核心)2、道德情感(重要组成部分)3、道德行为(重要标志)例: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原则;D道德行为。2、在品德的心理结构各成分中()是个体品德的核心。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ABDA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联系:二者实质是相

5、同的;二者的结构是相同的。(认知、情感、行为)区别:二者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范围大)二者的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五个等级,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品德)。第二节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了《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第二节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自律阶段: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1)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

6、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了修改、提炼和扩充。皮亚杰用编成的对偶故事,与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柯尔伯格则认为对偶故事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儿童道德推理过程,他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0—9岁)大约出现在学前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或准则。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

7、厉害关系。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力取向阶段2、习俗的水平(9—15岁)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了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达到。这一时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