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doc

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doc

ID:60996851

大小:20.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1-19

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doc_第1页
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doc_第2页
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项目名称: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教育部三、项目简介:项目针对我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三个关键难题开展科技创新与推广:1.空间格局整合:城乡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紧张,如何协调发展和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关键取决于土地的集约化空间格局的科学规划,实现精明增长与精明保护的有机结合。为此,项目组提出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生态过程分析,建立生态安全底线,整合单一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保障性结构,综合解决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2.生态工程技术:洪涝、干旱、栖息地消失、水土污染、大气污染、文化遗产的

2、消失、游憩空间的挤压、出行的日益困难等一系列看似孤立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实际上都是关联的。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单一目标的、机械的工程技术途径,往往投资巨大、不可持续而且产生新的问题。为此,项目组提出并广泛探索用生态技术,使得生态基础设施得以落实,最终综合解决这些生态与环境问题。3.示范推广:观念和旧有的技术规范往往是阻碍新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而样板示范以及通过国家行政机器、通过政策法规的革新是新技术推广的利器;为此,项目组在创新科技的同时,致力于在全国建立一系列生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成为广泛学习的样板,并致力于推动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实现生态技术的推广。主要

3、技术创新:1.系统创新:从理论到方法、技术和工程示范,项目组集多年心血,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工程实践的技术的创新。2.生态规划技术创新:在国际上开创“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将水平生态过程作为一种景观控制过程来对待,揭示不同安全水平下的景观格局,为“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整合各种生态过程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跨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生态防洪、城市雨洪生态、面源污染治理、栖息地不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游憩等,并在国土、区域和城乡的多

4、尺度规划中形成了一系列规划实践范例,深刻影响了相关法规和规范的革新。3.生态工程技术创新:领先于国际,用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技术来综合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城市防洪、水净化、雨洪管理、棕地及海岸带修复、绿道建设等建立了一系列可复制的生态基础设施工程实践示范。四、推广应用情况:1、学术成果:学术成果丰富,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力巨大。项目自1998年开始至今,在相关研究领域,研究团队共发表文章250余篇,被引次数达15万次之多。直接相关专著7本。项目第一完成人俞孔坚教授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会议主旨发报告13次,国际专场演讲31场。有关专家及环保部周生贤部长、国土资源部胡存智

5、副部长等都给予了该研究成果高度的评价。美国PeterWalker,PeterRowe,FredericSteiner等1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撰文对俞孔坚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做了全面系统而客观的评述,称其为中国的Olmsted和McHarg。2、服务领导决策:系统应用于国土、区域、城市的规划实践。建立了一系列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及城乡规划设计实践范例,在国土尺度及北京、重庆等二百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向中央提出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议,被中央和部委采纳,积极影响了国家的城镇化及全国国土规划的方针政策(包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影响了包括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

6、土地总体规划纲要》及《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在内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法规及城乡生态建设实践。3、示范与实践: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性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直接指导的城市与景观设计作品曾获20多项国际重要奖项,包括10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包括2次杰出奖,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拥有10多项个人发明和专利,在国内外200多个城市推广实践,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形成了600多人的技术应用、设计和研发队伍,每年近3亿的技术成果收益、涉及直接相关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100多亿元人民币。五、

7、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1、俞孔坚,教授,北京大学,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的全面开展。2、李迪华,副教授,北京大学,项目总技术负责人,参与项目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制定。3、高吉喜,研究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生态环境分区管理与评估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部分。4、张维,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北京地区项目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案的审定以及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工作。5、张饮江,教授,上海海洋大学,主要负责城市水体生态构建技术体系研究。6、韩西丽,副教授,北京大学,提出了城市尺度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绿道构建的理论与方法。7、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