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

ID:61005442

大小:9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1-19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1页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2页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3页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4页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市政道路养护与管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隧道工程中不同围岩等级,对于新奥法施工论述姓名:袁内廷学号:6专业班级:2011级土木工程3班(道桥方向)任课教师:陈晓刚摘要                   新奥法施工是把岩体视为连续介质,根据岩体具有的粘性、弹性、塑性的物理性质,并利用了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变形到松动破坏有一个时间效应的动态特性,适时地采用薄壁柔性支护结构(以锚喷为主)与围岩紧密贴合共,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原有强度,允许围岩变形但又不致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并及时掌握围

2、岩和支护变形动态,使隧道围岩的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新奥法、支护、盾构、围岩分级、施工工艺。概述: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 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

3、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1.1 新奥法:缩称NATM。应用岩体力学的理论,通过对隧道围岩变形的量测、监控,采用新型的支护结构,尽量利用围岩自承能力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开挖面附近及时

4、施作密贴于围岩的薄层柔性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应力释放,从而在支护和围岩的共同变形过程中,调整围岩应力重分布而达到新的平衡,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和利用其自承能力(见围岩压力)。因此,它也是一个具体应用岩体动态性质的完整力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促使围岩能够形成圆环状承载结构,故一般应及时修筑仰拱,使断面闭合成圆环。它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在软弱围岩中更为有效。  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与主要原则: 基本原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开挖后等待围岩达到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以锚杆和

5、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监控、测量来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于围岩性质不好不稳定的地方,应采用初衬和二衬对围岩进行加固。 新奥法的原理虽然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支护,但是,最为适用的是喷锚支护。因此喷混凝土、锚杆、量测被认为是新奥法的三大要素。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这三者密切相关,但不能把喷锚支护误解为新奥法的同义语。  主要原则: (1)充分保护围岩,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  (4)加强监

6、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可扼要地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快封闭、勤测量” 1.3 隧道各级围岩自稳能力判断 围岩等级根据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和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弹性波纵波速度及岩体完整性系数可将围岩分为I、II、III、IV、V和VI共六种类别,各类围岩类别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和各项指标分别见表1、表2。围岩类别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和各项指标表1围岩类别测试参数指标VIVVIIIIIIIRQD(%)>9585~9575~8550~7525~50<25VP(km/s)>4.53.5~4.52.5~4.01.5~3

7、.01.0~2.0<1.0I0.8~1.00.6~0.80.4~0.60.2~0.4<0.2 表2类别围岩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VI硬质岩石(Rb>6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节理不发育,无软弱面(或夹层);,层间结合良好。呈巨块状整体结构V硬质岩石(Rb>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有少量软弱面(或夹层)和贯通微张节理,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不致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中层或厚层,层间结合一般,很少有分离现象,或为硬质岩石偶夹软质岩石呈大块状砌体结构软质岩石(Rb≈3

8、0Mpa)受地质影响较微,节理不发育;层状岩层为厚层,层间结合良好。呈巨块状整体结构IV硬质岩石(Rb>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发育,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致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薄层或中层,层间结合差,多有分离现象,或为硬、软质岩石互层。呈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软质岩石(Rb=5以上~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较重,节理较发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