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

ID:61505378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2-08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_第1页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_第2页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_第3页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_第4页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地理科教案,主备人:杜红敏世界的聚落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聚落,记住聚落的分类,掌握乡村与城市的不同特征,了解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读图来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对比图片、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等能力;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文物保护观。教学重点:1、城市与乡村的差异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教学过程: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聚落,记住聚落的分类2.掌握乡村与城市的不同特征,了解

2、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讲述新课:[一]讲述“聚落的形态”。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

3、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1.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

4、格:房屋道路教育条件信息流通快慢物质娱乐生活城市密集、高密、交通方便好快丰富多样乡村分散、矮稀疏、不方便差慢较贫乏1.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

5、在很多的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

6、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1.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教师提问]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启发]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

7、、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承转]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讨论]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结]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的意见。民居建筑风格当地气候特点东南亚的高脚屋(下部空、防浸、)(高温多雨)北非的平顶屋(墙厚,少窗、防日晒、保温)(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因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保温好)(严寒)教师进一步引

8、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