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

ID:61854003

大小:1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24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二、以读代讲。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1.教师范读正音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洿(wū)池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

2、)狗彘(zhì)之畜(xù)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入)。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2.诵读第一段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3、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板书]于国尽心结果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孟子施仁政天下之民至焉)除虐政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

4、以战喻”?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__有别。“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__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诵读二、三、四段。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5、,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读起来应从容不迫。“以战喻”后可稍长停顿,“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请学生朗读。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于焉耳矣凶无如加好请填然鼓既接曳走或直无于1.背诵前两部分。2.理解常用、虚。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梁惠王,指出他与国的是一的,那__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仁政”的主。1.第五段学生依据下注,疏通文意(教正)。理解内容。措施效果不可食也不可食也。}养生死无憾——王道之始,不可用也。明:“不可⋯⋯也”人吃不完,用不尽的感,增文章的服力和感染力,运用了排比手法。理清本段层次。提示:第一层第1、2、3小句第

6、二层第4句第三层第5句全段中心指导朗读:第一层三句,语势逐层上升,最后一层全段中心,作为最突出的部分。“养生丧死无憾”一语出现两次,前者可轻读,后者应重读。2.朗读第六段请学生依据书下注释与第五段比较异同处。提示:同是发展生产,强调“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无失其时”,“勿夺其时”。这些都强调不要耽误生产时机。侧面指出,梁惠王“使民加多”的目的,就是驱使百姓去打仗,不得民心。除了要合理展生,制民之外,第六段有孟子教化百姓的主。指朗:一段分述王道的四基本内容,四个“矣”述言,气充沛。最后“不⋯⋯未⋯⋯”双重否定句式,得定有力。学生朗。引当堂背。违时胜数

7、罟洿斧斤以憾树衣畜无庠序教申孝悌义颁负戴王1.熟背第五、六段。2.本学的文言、虚。梁惠王人民施小恩小惠就以做得很好,上与其他国君都一。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述了使民加多的法,但不,君王此有什么度呢?我看最后一段。1.诵读第七段。理清内容:说明: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孟子最后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提示: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指导朗读:“狗彘食人食”句揭露了诸侯贵族的荒淫,朗读时,要表现出说话人的义愤。“涂有饿莩”句要读出其悲愤的语气。“人死”句是借用诸侯国君的自

8、我辩护的口气,应读得有讽刺意味。用比喻来反驳,应用质问的口吻来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