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ID:61998846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1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2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3页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单质(1)金刚石物理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导电,不导热,无润滑性。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2)石墨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性优良,导热性良好,有润滑性。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3)几种无定形碳的比较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作燃料、冶炼金属、制黑火药、制活性炭,有吸附作用活性炭灰黑色的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净化多

2、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颜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4)其他碳单质C60分子.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5)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只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2.吸附性探究实验实验名称:木炭脱色实验实验操作:在小烧杯中注入30~40mL蒸馏水,加入少许红墨水至呈现浅红色为

3、止,将其均分注入两个小锥形瓶里,取0.5g干燥木炭,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其中一个小锥形瓶里,充分振荡后过滤,可以得到无色溶液,再与另一个小锥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对比。实验现象:加入木炭的红墨水褪色了。实验结论:木炭和活性炭有吸附能力,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3.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具有稳定性,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充分接触,都不容易引起变化。注意: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在常温下,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

4、动性会增强。例如:古代的字画能保存到现在;档案材料用碳素墨水书写;木头埋到地下先烧焦等都用这个知识点来解释。(2)碳跟氧气反应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2C+O2点燃2CO(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探究实验实验名称: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装药品:把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限制在(9~13):1的范围内,并且混合均匀斜铺装入试管底部;固定装置:将带有导管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集中加热;观

5、察现象。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实验结论: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2CuO高温2Cu+CO2↑注意: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配置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3C+2Fe2O3高温4Fe+3CO2↑C+CO2高温2COC+H2O高温CO+H24.还原反应在C+2CuO高温2Cu+CO2↑反应中,氧化铜失去了氧而变成了单质铜,氧

6、化铜被还原。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木炭跟氧化铜里的氧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又发生了氧化反应。在上述反应中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木炭是还原剂,氧化铜时氧化剂。反应物中:得到氧的物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物中:失去氧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例如:C+2CuO高温2Cu+CO2↑反应中,碳得到氧,所以碳被

7、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碳是还原剂,碳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氧,所以氧化铜被还原,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铜是氧化剂,氧化铜具有氧化性。5.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1)需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气体发生装置:a.反应物的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

8、液体反应。b.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气体收集装置:a.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b.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用排水法。(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相比是否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无比空气大是氧气固体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