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

ID:61999642

大小:305.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1-04-10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1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2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3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4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生理学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新城代谢:机体或生命物质与环境之间不断第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城代谢。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的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兴奋: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抑制: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3.兴奋性: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又称刺激阈或阈强

2、度。两者关系: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4.阈刺激:刺激的强度等于阈值的。阈上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阈值的刺激。5.体液:人体内含大量水分的,体内的水分和其中的溶质。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的体液。(又分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等。)6.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稳态: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城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7.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3、。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它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精确,作用时间短。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体液调节:指体液因子(激素、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过程。它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广泛,持久。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用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8.自身调节:指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9.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其生理意义是促进人体尽快完成某项生理活动。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负反馈

4、: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发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其生理意义是使某种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以维持稳态。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特点(即与被动转运的区别点):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其产生机制是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膜对各种离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3.动作电位: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1次快速可逆而且可

5、以扩布的电位变化。其意义是细胞兴奋的标志。4.极化: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表示细胞处于抑制。除(去)极化: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表示细胞处于兴奋过程。反极化:膜内电位由负转正、膜外电位由正转负的状态。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第三章血液1.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无形成分)和血细胞(有形成分)组成。血液又称全血。其基本功能有运输、调节、防御和免疫。2.血量: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

6、液总量占体重的7%~8%。3.血液的有形成分:白细胞(男:400-550万/立方毫米,平均500万/立方毫米;女:350-500万/立方毫米,平均420万/立方毫米)、红细胞、血小板。全血:即血液。血浆:血液的无形成分,占血容积的50%~60%。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4.血浆蛋白:分白蛋白(40~50g/L,主要形成胶渗透)、球蛋白(20~30g/L,免疫功能)、纤维蛋白原(2~4g/L,凝血功能)。5.晶体渗透压: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

7、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成分NaCl(氯化钠)。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红细胞形态的作用。6.胶体渗透压:血液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7.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等。8.红细胞(RBC)功能:运输氧气,二氧化碳;缓冲酸碱度变化。血红蛋白(Hb):运输氧气,二氧化碳;缓冲酸碱度变化。(RBC的功能是由其主要成分Hb实现的)32血沉(ESR):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指红细胞下沉速度称红细胞沉降率

8、。其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ESR在月经期,妊娠期可加快)其意义为某些疾病血沉常加快,如活动期结核、风湿热,可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红细胞生成等:正常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其生成原料为+2价的亚铁(Fe)和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为其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