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茶道.ppt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

ID:62000460

大小:2.86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4-10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_第1页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_第2页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_第3页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_第4页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传播——茶道.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跨文化传播案例——中日道对比12级美术学文化艺术管理中日茶道的兴起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且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中

2、国的茶道精神是:检,和,敬,美。俭”俭朴,返朴归真,提倡清茶一杯;“和”和平,祥和安定,和睦相处;“敬”尊敬,互敬互爱;“美”美好,提倡真善美。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正式的茶道应当严格遵守以下顺序:净手和欣赏器具、烫杯温壶、纳茶、洗茶、冲泡、刮沫、封壶、分杯分茶,奉茶、闻香、品茗。中国茶道日本茶道日本原先不产茶,茶是从中国传去的,12世纪时,两度入宋求法的荣西法师带回茶种,开始在日本推广饮茶。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

3、。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日本茶道中饮用末茶,原是从南宋饮末茶的作法中学来的。中日茶道对比中国日本精神俭、敬、和、美和、敬、清、寂方式自下而上,原本是平民的日常生活文化自上而下,原本是上层统治者的消遣茶种多为发酵茶叶,如红茶,绿茶,普洱等日本茶道一般指的是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被称之为抹茶程序崇尚随性、自然、随心而行严谨,强调古朴

4、、清寂之美器具多数使用白瓷茶杯,小巧玲珑使用陶制茶碗,碗口大碗底深。跨文化传播的体现茶文化的传播——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发展。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佛教的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

5、朴实,修身养性。中日茶文化现状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它将儒、道、佛三家思想有机地融入,从各个方面都突出儒教的“礼”、道教的“清”、佛教的“悟”等精神实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和一、和谐统一的特色,中国茶道是无愧于世界文明的一朵亮丽的奇葩。但是中国茶道追求随性自由,不拘泥于形式,所以很难成为严格的体系,故中国的茶道并不如日本出名。与之相比,日本茶道一开始就是重禅宗精神,已经升华到宗教哲学高度,成为了一种生活禅。所以它有一套严密复杂的仪式;茶人也都是修禅之人;其目的已不在于饮茶,而在于道。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

6、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并被世界所熟知。受日本人的影响,中国也慢慢的将茶道文化再次重视起来。怎样将中国的茶道发扬光大?规范化茶道程序,使其有一套专门化的流程。举办茶道培训班或是茶道比赛等活动,使更多人接触茶道并学习茶道。政府应当加强茶道的宣传,加强茶文化的对外输出。取其精华,剔其糟泊。我们应当对日本茶道文化有所保留的吸取其优秀部分,并加以改造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