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ID:62089942

大小:557.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1-04-15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1页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2页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3页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4页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中医护理讲稿PPT-药学医学精品资料求学经历2003~2008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中西医结合专业江中图书馆2.《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味,分上中下三品,首次提出“四气五味”。“黄连治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通便,海藻治瘿瘤”等疗效确切,是世界药物史上最早的记载。华佗首次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等外科手术。3.《伤寒杂病论》---中国第一部医学临床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开辨证论治的先河。经方如:小柴胡汤、桂枝汤、白虎汤、小青龙汤、真武汤、肾气丸(后世的六

2、味地黄丸即由此方化裁)晋代4.王叔和著《脉经》----中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隋唐5.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6.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宋金元7.宋慈《洗冤集录》-----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8.金元四大家:1.寒凉派----刘完素2.补土派----李东垣3.攻下派----张子和4.滋阴派----朱丹溪明清9.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国际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方巨典。10.清代吴又可《瘟疫论》---首次

3、提出传染病的病因为感受了“戾气”,传染途径由口鼻而入,与现代的医学见解十分接近。二、中医护理内容丰富多彩1、饮食调理春宜多食酸,夏宜多食苦,秋宜多食辛,冬宜多食咸2、情志调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3、生活调理“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饥忌浴、饱忌浴,沐浴后不得触风冷”先饥后食,不可过饱胃以喜为补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优势1.整体观念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季节、地理、昼夜晨昏1.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施护2.1包括辨证与施护二方面2.2病、

4、症、证之间的关系2.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举例说明:寒邪犯胃与肝气犯胃(同病异护)饮停脾胃与饮停于肺(异病同护)思考题:1、何谓“金元四大家”,其学术流派及医家是谁?2、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是哪本著作?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节心悸第二节胸痹心痛第三节心衰第四节不寐学习目的掌握心系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学习要点心悸辨证要点,分证论治,惊悸与怔忡鉴别;胸痹心痛概念,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防调护;心衰概念,与哮病鉴别,辨证要点,分证论治;不寐基本病机,分证论治。心主血脉,又主

5、神明,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其经脉属心络小肠。心之本脏病多因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养所致,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心脉血液运行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异常。依据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临床上将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等归属为心系病证。由于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故心系病证常可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其他脏腑的病变,也可影响心的功能,临床上常相兼为病,如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肝血虚证等。心系疾病实证的治疗,宜损其有余,兼用重镇安神。心火亢盛者,宜清心安神;心脉痹阻者,

6、宜化瘀通络;痰蒙心神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神者,宜泻火涤痰。虚性病证,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心气虚、心阳虚者,宜益心气、温心阳;心血虚、心阴虚者,宜滋心阴,养心血;心阳暴脱者,回阳救逆。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攻补兼施,脏腑兼顾。第三节心衰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要点】【名医经验】概述心衰的概念: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多继发于胸痹心痛、心悸、心痹等疾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亦见于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早期表现为乏力,气短,动则气喘、心悸;继而喘陲加重,喘不得卧

7、,尿少肢肿,腹胀纳呆。每因外感、劳倦和情志等因素使病情急剧加重,可发生猝死。心衰源流:《内经》无心衰病名,但有相关症状和病机的论述。汉代张仲景提出了与心衰有关的“心水”、“支饮”疾病的概念,其创制的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是临床比较常用的方剂。西晋王叔和在《脉经》卷第三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并在治疗上提出“固转孔穴,利其溲便,遂通水道,甘液下流,亭其阴阳,喘息则微,汗出正流。肝着其根,心气因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认为“虚微者动亦微,虚甚者动亦甚”,治疗上“宜养气养精,滋培根本”,“宜节欲节

8、劳,切戒酒色”。王清任强调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医林改错·卷上》说:“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程文囿《医述·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