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

ID:62989230

大小:1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7-24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_第1页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_第2页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_第3页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_第4页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1专题3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它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物质性质的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同时也起到深化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作用。地位作用a、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

2、的一般过程和方法。b、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a、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b、进一步感受化学学科的丰富多彩。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了解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教学目标难点理解物质的两性和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重点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卤素、钠和镁等有关元素化合物的

3、知识,学习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由于学生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过于零散,可能会把具有相似性质的几种物质混淆起来,因此需要教师采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及时梳理知识。三、教法学法分析情境引入法—利用绚丽多彩的宝石引入课题。讲解讨论法—用于“两性”概念的学习。实验设计法—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动手验证。类比分析法—如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的区别,酸性和碱性的体现。自学引

4、导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上的资料卡内容教师引导实验设计动手验证情境激趣引入课题类比分析讲解两性知识扩充习题巩固教学程序一、情境激趣、引入课题以图片、文字等信息向学生展示铝条、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刚玉和红宝石、蓝宝石的不同,利用自然界中物质的丰富多彩引入课题。设置目的:上述物质在巨大的差别背后却有着共同的元素或共同的主要成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二、类比分析、讲解两性回顾前一节冶炼铝的工业流程中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将氧化铝与其他酸性氧化物类比,得出与碱反应的规律。

5、课前准备好新制氧化铝,演示氧化铝与酸的实验,将氧化铝与其他碱性氧化物类比,得出与酸反应的规律。得出“两性”的概念,讲解两性氧化物。强化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置目的:利用已学知识学习新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减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混淆。三、实验设计、动手验证学生动手自行进行书上第66页的“活动与探究”,引出问题:氢氧化铝在遇到氨水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碱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实验的方案。设置目的: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其探索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发

6、现的好习惯。就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碱性强弱和用量多少的方面考虑,得出比较完善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最后由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讲解并完善“铝三角”构图。设置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巩固简单的实验操作,以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识。Al(OH)3Al3+AlO2-四、知识扩充、习题巩固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然后通过提问来掌握明矾净水原理,最后延伸到铝对健康的影响,将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氧化铝的两性Al2O3+2Na

7、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Al2O3+3H2SO4=Al2(SO4)3+3H2OAl2O3+6H+=2Al3++3H2O两性氧化物:2、氢氧化铝的两性AlCl3++NH3•H2O→AlCl3++NaOH→两性氢氧化物:3.明矾的净水作用KAl(SO4)2=K++Al3++2SO42-Al3++3H2O=Al(OH)3(胶体)+3H+板书设计谢谢收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