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

ID:14261346

大小:11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7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_第1页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_第2页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_第3页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_第4页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对偶互动与知识资源之影响任庆宗刘士铭黄楷茵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后勤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资源管理研究所研究生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资源管理研究所研究生摘 要团队成员彼此间的背景不同,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知识资源亦不相同。对组织而言,促进成员间知识资源的交流,将是成功创新的关键。而知识资源主要来自于人际间的互动。本研究以国内某研发单位内752位成员为对象,结合社会交换理论、相似/吸引典范及网络理论,从团队成员对偶互动观点,来探讨任两者在社会网络的互动程度对资源交换程度的影响,并以社会网络分析之MRQAP法(MultipleRegr

2、essionQuadraticAssignmentProcedure)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团队成员彼此间在社会网络的互动相似程度愈高,知识资源的交换程度愈高。关键词:社会网络、对偶互动、知识资源。TheImpactofDyadicInteractionamongTeamMembersonKnowledgeResource:SocialNetworkApproachABSTRACTThedemographicdifferenceofteammembersusuallyimpliesthediversityofknowledge,skill,experienceandresourcew

3、ithinteam.Toorganization,improvingknowledgeexchangeamongmembershasalwaysbeenthesuccessfulinnovationfactor.Knowledgeexchangemainlyresultsfrompersonalinteraction.Thisstudy,combinedsocialexchangetheory,similaritytheory,andnetworktheory,surveyed752subjectsfromafamousR&DunitinTaiwanandprobedtheinfl

4、uenceofsocialnetworkinteractiononresourceexchangefromthedyadicperspectivebymultipleregressionquadraticassignmentprocedure.Theresultshowsthatthesimilarityofdyadicinteractionhaspositiveimpactontheknowledgeexchange.Keywords:socialnetwork,dyadicinteraction,knowledgeresource12一、前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已经变成组织

5、创造价值的重要资产,知识管理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先前学者指出,知识创新则来自于人际间的互动,唯有透过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才能促进创新知识的产生。因此,从组织成员互动的角度来探讨知识管理,便显得异常重要。而社会网络分析是一套个体属性及组织成员间关系网络结构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其主要目的即在探讨人际间互动及成员间的交流情形。故以社会网络分析来探讨知识管理相关议题,为目前国际学术研究的显学,亦为本研究之焦点。另外,有关社会网络分析之相关研究,其资料之搜集系采用网络成员互评方式,并根据全体网络成员具名的填答资料,形成个体成员的自我数据,故其衡量的结果相较于传统自评量表之个人数据

6、由填答者主观认知产生,更具客观性但也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回顾以往有关网络理论所进行之研究,大多属于概念性或传统自评之非关系性资料所做之调查。实证性的研究,亦仅局限于小样本,鲜有运用网络问卷的完整实证分析。而本研究由于获得研究对象之协助与配合,克服了社会网络分析最困难的具名问卷及关系性资料搜集,为一完整大样本之实证调查报告。因此,本研究最主要目的系探讨团队成员在社会网络中的对偶互动程度,对知识资源交流程度的影响。亦即任二者在社会网络的互动程度,是否将对此二者造成知识资源交流程度的差异。并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之MRQAP法进行实证分析。而透过网络问卷所搜集到之关系性资料,

7、将可客观反应其分析结果。二、文献探讨与研究假说2-1知识与知识资源Davenport&Prusak(1998)将知识定义为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信息,并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信息等提供架构。DeLong&Fahey(2000)则认为知识是人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或经验,它是一项资源,潜藏在个体或团体中,或深埋在例行事物中,能够提升决策制定的能力和行动,以达成组织的目标。Huseman&Goodman(1999)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