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

ID:16288695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_第1页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_第2页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_第3页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_第4页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甜瓜病害鉴定:甜瓜根腐病MelonFusariumrootrot(注:原内容本来自,在其管理员的要求下,已删除)洋香瓜黑点根腐病菌的生态与防治蔡竹固童伯开陈瑞祥国立嘉义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前  言   引起洋香瓜黑点根腐病(Monosprascusrootrot/vinedecline)的病原是一种子囊菌,学名为MonosporascuscannonballusPollack&Uecker。在1970年,Troutman和Matejka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洋香瓜病株分离到一种未鉴定真菌,能够造成侧根的腐败,病

2、根散生许多黑色圆形小点。到了1974年,Pollack和Uecker报告从亚利桑那州Troutman和Matejka所提供分离自洋香瓜的病原菌被鉴定为M.cannonballus,且报告这是一个子囊菌新种,此后文献乃采用本学名。在美国、利比亚、以色列、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都已报导发生本病害,本病已是全球瓜类产区之新兴重要病害。1994年,蔡及童报告本病在台湾的洋香瓜田发生,且鉴定病原为M.cannonballus。1994-1995年,在台湾南部瓜田调查萎凋病发生情形,盐埔、鹿草、佳里、东山及澎湖等

3、洋香瓜产区,都可采集到黑点根腐病株。观察其根系呈水浸状褐变枯死,细根脱落,在枯死的根上散生着许多小黑点(病原菌的子囊壳)。发病率在27.5-58%之间,0-66%的病根上,可观察到形成子囊壳。  在台湾,其它零星发生而能够造成萎凋病征的病原有蔓割病(Fusariumoxysporumf.sp.melonis)、炭腐病(Macrophominaphaseolina)、黑腐病(Lasiodiplodiatheobromae)、细菌性软腐病(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

4、蔓枯病(Didymellabryoniae)。一些病毒种类也能够造成洋香瓜的萎凋问题。根据美国植物病理学会最近出版的「瓜类作物病害概要」一书,土壤传播性病原真菌引起的瓜类病害即多达9种。可见洋香瓜之萎凋或败藤,是一种多病因的病害。国内学者专家在行政院农委会的经费补助下,已就此问题做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仅就洋香瓜黑点根腐病菌的生态与防治简要叙述,供瓜类作物产业之参考。病征及田间诊断  本病的地上部病征,在果实肥大期从下位叶开始黄化,中午时呈现萎凋。收获前或收获期间,病势进展加剧

5、,严重者表现立枯,或急性萎凋(图一)。在瓜园内的病株分布是连续的,为块状发生。以高浓度接种源进行人工接种,本菌也会为害瓜类幼苗阶段,但在田间尚未发现幼苗发病的情形。  洋香瓜黑点根腐病病株所表现的病征,在根部主要包括主根和侧根的褐化和坏疽、维管束褐化,坏疽斑散生(图二),常出现于根分支处(junctions)或幼根尖端,将植株自土壤中拔起时,罹病根系大都脱落;在枯死的根上散生着许多小黑点之子囊壳(图三);但地上部的维管束只于近地面几公分内出现褐化和皮层上散生褐至红色病斑。地上部表现藤枯(vinedecli

6、ne)病征,主要乃植株逐渐黄化,基部老叶焦枯、而当植株接近成熟时,会在新叶出现焦枯。  在洋香瓜开始黄化,基部老叶焦枯,中午时呈现萎凋,病势进展加剧而表现急性萎凋时,将植株自土壤中拔起时,罹病根系往往只出现坏疽斑散生情形,尚未产生小黑点之子囊壳。可将病根用塑料待装着保湿,促进形成子囊壳,有助于病害之正确诊断。  本病与其它洋香瓜败藤病害(vinedeclinediseases)的区别乃在于病根上存在有黑色子囊壳,且在地上部的维管束不出现褐色,病蔓上没有病斑(lesions)。其子囊壳埋生于病根,所以不大会

7、和M.phaseolina的小而不规则形菌核或其它病害种类混肴。病原菌的分离方法  维管束褐变的病根,以0.5%次氯酸钠浸渍1-2分钟,无菌水漂洗后,放在灭菌的滤纸上吸干,再切取细片放在W.A.(Wateragar)平板,放在25℃,待菌丝长出时,切取菌丝尖端,移入PDA斜面。并且可在病原菌分离培养基中多加1μg(a.i.)/ml的免赖得(benomyl)。土栖性真菌如镰孢属(Fusarium)、疫霉属(Phytophthora)、腐霉属(Pyth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菌类在分离过

8、程中常会出现。将黑点根腐病株之根系做真菌分离时,黑点根腐病菌的分离率为9.5-85.5%。同时可分离到Fusariumoxysporum、Fusariumsolani、Rizoctoniasolani、Phytophthorasp.、Pythiumsp.、Alternariasp.等菌类(图四)。而Lovic等人(1993)报告在Monosporasus的ITS序列,可用来发展成为属专一性探针(genus-specificp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