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根茎类生药

根和根茎类生药

ID:37425358

大小:5.1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12

根和根茎类生药_第1页
根和根茎类生药_第2页
根和根茎类生药_第3页
根和根茎类生药_第4页
根和根茎类生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根和根茎类生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根和根茎类甘草大黄附子黄连人参三七黄芩地黄党参半夏天麻麦冬川贝母桔梗苍术大黄RadixetRhizomaRhei两千多年前,大黄就作为我国特产的药材而闻名于中外,成为国际性生药。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黄应用。公元前114年已经陕西运往欧洲。马可波罗(1250~1323年)旅游东方时记载:“中国凉州(今甘肃)产大黄甚丰”。17世纪英国所用大黄为中国经印度运往英国。1687~1762年间,俄国政府以中国大黄为专卖品,鉴别甚严,并以本品为主制订了“莫斯科标准”,凡不适于该标准的尽行剔去。由上可见,

2、大黄在历史上就在欧洲享有盛誉。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根大而色黄而故名。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谓:“生蜀郡(今四川)北部或陇西(今甘肃)。八月采根,根有黄汁。”苏颂谓:“以蜀川锦纹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者(与今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相符)。综上所述:在植物来源方面:历代本草所载的大黄主要是掌叶组的大黄,结合本草附图,可认为与现今药用的正品大黄相符。在质量方面:古本草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的大黄为好。关于混淆品:在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

3、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北产商品“山大黄”(原植物为华北大黄RheumfranzanbachiiMunt.)相当。历史来源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1.的干燥根及根茎。别名:川军、将军、制军、熟军、生军、锦纹、黄良、西大黄、酒大黄、大黄炭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直立,粗大,中空。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

4、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唐古特大黄——极似掌叶大黄,但其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分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窄线形(呈鸡爪状,故名鸡爪大黄)。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近,但本种叶片浅裂,(一般仅达1/4)浅裂片大齿形或宽三角形,花较大,黄白色。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采收加工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

5、,横切成段或片,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燥。晒黄—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炕黄—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阴黄—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资源分布掌叶大黄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较少。圆柱形、圆锥形、块片状、马蹄形。表面黄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蛋结表面光滑

6、,有类白色网状纹理(有的形容为槟榔花纹,又称锦纹大黄)。断面黄棕色;根茎髓部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性状鉴别皮部掌叶大黄横向切断面星点名词术语:锦纹:指药材表面或横切面上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锦状纹理,习称锦纹,如大黄。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髓部的异形维管束呈暗红色的星芒状小点,习称星点。显微鉴别根茎及横切面:偶有残存的木栓层皮层窄韧皮部宽广,粘液腔外大内小木质部导管非木化髓部

7、宽广,有内韧式的异型维管束;根无髓部,无异型维管束薄壁组织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粉末特征:大型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190um,棱角大多短钝。大型的网纹导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长圆形,脐点大多星状。蒽醌衍生物游离型:为抗菌成分。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结合型:为主要泻下成分。双蒽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泻下作用最强。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甙。具一定的泻下作用。鞣质类有

8、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具收敛止血的作用。尚含四种大黄酸甙(rheinosides)A、B、C、D。亦为泻下成分。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蒽醌类成分)荧光鉴别:药材新鲜断面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浓棕色荧光。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或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