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

ID:37439777

大小:5.2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23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_第1页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_第2页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_第3页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_第4页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的性质》教学案例课题分子的性质课型新课授课型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选修三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授课年级高二课时总共3课时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共价键合分子立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而进一步来认识分子的重要性质以及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基本化学观念,同时使学生能够从这一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推测物质的重要性质等。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景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

2、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等活动来认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子的性质》安排在《共价键》和《分子的立体结构》之后,学生学习了共价键合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之后,这对后面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根据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规律,归纳判断共价键和分子极性的方法;解释物质的溶解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理解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通过设置台阶,增加知识及其运用的梯度,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联想类比、归

3、纳总结、模仿创造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实验,建立模型抽象思维,向学生渗透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第25页思想方法:①从宏观到微观,探究“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关系;②从现象到本质,加强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协同揭示化学中的因果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揭示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学会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化学现象;(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2)教学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三、教学策略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必修II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产生的吸引作用。在上一节,我们又学习了杂化轨道理论,根据杂化轨道理论我们可以将共价键分为σ键和Π键。[板书]一、共价键及其分类1、按成键方式分:σ键和Π键[讲解]σ键:

5、对于含有未成对的s电子或p电子的原子,它可以通过s-s、s-p、p-p等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共价键。σ键构成分子的骨架,可单独存在于两原子间,两原子间只有一个σ键Π键:当两个p轨道py-py、pz-pz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Π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不如σ键大,所以Π键不如σ键牢固。Π键不像σ回顾上节课知识;认真听讲并记录共价键的分类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并构建新的知识学习第25页键那样集中在两核的连线上,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较小,电子能量较高,活动性较大,所以容易断裂。因此,一般含有共价双键和三键的化合物容易发生化学

6、反应。[板书]2、按成键的共用电子对情况可分为:单键、双键、三键、配位键[讲解]单键一般是σ键,以共价键结合的两个原子间只能有1个σ键。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而单双键交替结构是由若干个σ键和一个大Π键组成的。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组成的。而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如果共价键的形成是由两个成键原子中的一个原子单独提供一对孤对电子进入另一个原子的空轨道共用而成键,这种共价键称为配位键。[讲解]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极性键中的两个键合原子,一个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板书]3、按成

7、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2)、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讲解]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就愈强。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可以认为成键电子对完全移到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一方。这时原子转变成为离子,从而形成离子键。[讲解]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分子中正电荷的作用集中于一点,是正电中心;负电荷的作用集中于一点,是负电中心。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

8、分子的某一个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一);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如果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板书]二、分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