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

ID:56110902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_第1页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_第2页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_第3页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_第4页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策略研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体备课策略研讨一、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体智慧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有道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集体备课的应遵循的原则1

2、、合作性原则: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充分的交流,和谐的讨论有助于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2、实效性原则:力求从实际出发,在集体研讨中注重“预设”,也就是要充分的备教材,备教法、特别是备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预设学生在本节课中将要取得的收获和知识点的提升。想学生所想,设学生所问。在集体研讨中解决老师们在个人初备时提出的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备课真正成为上好课的基础和保证。3、研究性原则: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这项活动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善于倾听,乐于思考,长于表达,在研究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

3、问题。4、创新性原则:教材是死的,但透过教材所了解到的信息是活的;教案是死的,但我们教师操作的过程是活的。在集体研讨形成教案的基础上,老师们的教学风格、语言习惯、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因此,要以形成的集体教案作为参照,老师们在上面进行切合实际的删改、圈划,创造性的进行使用。三、“集体备课”的实施步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

4、,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在集体备课中要注意基本遵循“四步七环节”这一步骤来实施备课过程。1、“四步”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教案---构建特色”。2、七环节”即(1)、确定内容。各备课组由每个单元的主备人提前一周布置集体备课的内容。(2)、研读教材。每位教师自接到备课任务之日起,要抽时间充分的了解教材,熟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标记出重点词、句、段,结合策略,把本单元的每一课的设计思路打一腹稿,这一环节是集体研讨是否深入、是否有效地关键环节。(3)、集体研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对教材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5、各自发表建议,依照策略,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4)、整理完善。集体交流之后,根据大家的讨论内容、交流信息做以梳理,形成教学文本预案,(5)、操作实践。教师拿到集体备课的教案后,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对教案再作深入细致的推敲、斟酌、研究,对教案还可随时进行调整,可以是知识点的拓展,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替换,鼓励教师大胆删改、创新运用,形成个性化的教案。这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抄写负担,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能够在上课前已经走进了文本,真正了解了教材,并能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抓住了教学的重难点,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摒弃了盲目上课的现象,久而

6、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6)、教后反思。备课组的每位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在休息闲暇之余可以不刻意的交流教学情况。(7)、检查评价。四、开展高效的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方法(一)、反复研读吃透教材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不同,教学目标不是明显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反复研究教材,进行挖掘。无论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隐含在文本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教材。特别在集体备课中面对一组教材时更需要精心研磨,合理整合。1、不同层面备教材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对自己承担的单元组进行备课时要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备课。一是针对全册进行备课。不仅要明

7、确新课标中本学年段的目标和任务,还要明晰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还要注意同一知识的衔接和贯通,相邻单元内容上的联系和运用。二是针对每篇文本进行备课。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如有的教师采取这样的做法:先把每篇课文的知识点一一分解,按册分类归纳,得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然后进行分析。做到在有所侧重、有所联系。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和贯通。2、细致深入读教材备课时,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教材不仅研读,而且朗读。通过研读旨在把握文本的内涵要点,掌握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