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

ID:1007283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_第1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_第2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_第3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_第4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就使得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改变。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都在提倡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提出,有一部分是因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当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环境问题,并且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生态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据此,笔者对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关键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实际应用近些年来,一些区域经

2、济在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会有一些问题产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区域的环境问题。众所周知,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过程中,很多情况是一种无意识的,但是却是非常简单的,一旦人们发现环境遭到了破坏,想要及时的进行补救,其任务量是巨大的,并且区域的生态环境很可能无法恢复原来的状态。正因如此,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环境的管理工作,这样区域环境的质量才不会持续恶化。[1]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理论概述521世纪将是中国振兴和发展最有利的时期,这个时期将会遇到许多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密切

3、相关,所以在今天和未来,环境问题都是渴求不断得到发展的需要人类深刻关注的主题。随着全球性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迫切的发展要求、有限的资源承载力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己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从传统地理学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的描述性评价,发展到今天涉及各生态要素不同尺度的综合性评价,目前还没有标准和公认的理论框架,尤其缺少应有的定量化评价方法。[2]二、理论基础1.

4、发展阶段5早期局部环境问题的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种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人类从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转变到自觉利用土地、生物、陆地水体和海洋等自然资源来获取生存资料,同时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便开始出现烧荒、垦荒、兴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环境问题。近现代过渡环境问题的阶段,工业革命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的特点。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阶段,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开始,人类环境问题发展到当代环境问题阶段。2.

5、评价原理2.1人地关系原理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不停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人地关系理论也是地理学最基本的理论,长期以来它左右着地理学的发展。人地关系研究涉及到地理学、环境学、资源学、人口学、生态学、系统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计算技术、信息工程等一系列学科。人地关系的矛盾可以通过减轻人类对自然界作用力的大小,并对其加以调节,当然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更是缓解人地矛盾

6、的主要措施。2.2生态学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诸如能源紧缺、资源枯竭、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世界性六大基本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来加以克服和解决。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外界进行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5,其转化速度和传递方向随着人类开发强度不同而有所不同。生态学原理包括生态系统平衡原理、食物链(网)原理、生态因子作用原理三种,以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194

7、个,其中国家级226个,省级733个,地市级396个,县级83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4822.6万km2,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其中,14个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7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3]2.3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可以看出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自然资源60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可持续利用、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积极地保护环境,以达到自然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并且不产生环

8、境问题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来进行系统的调控,以使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优化状态,实施这一战略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合理、高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保证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免遭破坏和污染、特别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完整性的重要途径。[4]结束语5综上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