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ID:1007332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_第1页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_第2页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_第3页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_第4页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拟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进行的多点改革,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找到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本工作为培养出核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奠定了一定基础。【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校企联合培养教育部在2010年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改革,2011年9月成为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4个本科专业、核能和核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列入试点专业。南华大学前

2、身衡阳工学院是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三所部署高校之一。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办学始1959年,现具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学位授予点及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我们为核工业、环保、国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十五”、“十一五”连续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核工业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6为了继续做强做大我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也为了培养出核类专业卓越的

3、工程师,我院从培养定位、学生选拔准入和退出制、校企联合培养、学科竞赛触质量,传统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一、培养目标定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主要从事核电设备及系统的设计,生产运行维修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适应我国大力发展核电建设所需大量生产技术人才的要求,本专业坚持加强理论基础扩大专业知识教授面、突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特色,多位一体的培养学识、素质、创新等能力。二、学生选拔准入和退出制影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成败和达到此培养目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招考学生素质的高低。刚入

4、学时卓越班的学生是按照考生的志愿为主、成绩高低为辅的原则进行招生选拔的。我院从2012年开始办核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验班(简称“核卓班”)。考生进入“核卓班”培养后,对核卓班学生再选拔实施“优胜劣汰”和志愿并存机制。具体解释想留在“核卓班”的成绩连续2个学期学分未修满学院要求的学生一律淘汰,不想留在“核卓班”的成绩优异的学生不强求。入校以来非“核卓班”的学生允许他志愿申请进入核卓班,但要按照教育招考选拔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6三、家长,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培养模式[1]学院自新生入学之际开始,与学

5、生家长沟通,让家长定期了解“核卓班”学生的近期动态,并且通过相互沟通随时调整引导方法,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学业。学院从第三学期开始让“核卓班”学生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以三人为一组,为每组学生配一名导师,导师全权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使“核卓班”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展,在大学阶段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在申报成功后,就积极与核类相关企业签订了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习培养合作框架协议书。。学生从第五学期假期开始,根据导师的建议,学院安排其到对应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学院要求为每个实习小

6、组学生指定一个企业导师,在企业的生活和学习有他来指导,企业导师选拔有企业和学校共同选拔,校友优先。四、学科竞赛必须参加和创新课题必须参与[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培养出的“卓越工程师”应该是有着健康的身心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广泛专业知识理6论,并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较强的工科人才。学科竞赛机制正是在学生将学习到充分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一种合理性、很高的方法。并且可以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谨的科学思维、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等。“核桌班”的学生必须要求参加大学生运动会

7、、大学生物理竞赛、大学力学竞赛和英语演讲比赛。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和辩论赛三项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项。“核桌班”的学生必须参与挑战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一项。指导教师在竞赛中也有很重要的任务,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就是保证高质量竞赛的关键。学院应该大力提倡学院老师扩充自己的知识,竞当指导教师。五、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更好地完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拟对“核卓班”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围绕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1.保留基础课程学分、压缩主干专业课程学分和增加动手能力培养

8、课程学分的培养方案。强调基础和强调动手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根本宗旨,因此大学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保留或适当增加。核类专业六大核心课程有“核技术应用”、“核电子学”、“辐射剂量与防护”、“反应堆物理”、“核辐射探测”和“原子核物理”,这些课程教学课时和学分必须在原来培养模式下必须进行压缩。多开动手能力培养课程,使同学们在做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2.强调以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