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

ID:10074835

大小:716.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5-24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_第1页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_第2页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_第3页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_第4页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前言2课程设计任务书3一、零件的分析41.1零件的作用41.2零件图样分析41.3零件的工艺分析5二、确定毛坯52.1确定毛坯种类:52.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6三、工艺规程设计63.1选择定位基准:63.2制定工艺路线73.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四、各工序的加工参数计算94.1铣底平面94.2钻Ф9孔及锪Ф13的沉头孔114.3铣两直角边134.4刨退刀槽144.5铣四侧面154.6钻(铰)Ф8销孔154.7钻Ф6油孔184.8钻Ф4油孔至尺寸194.10钻Ф15的孔204.11扩孔至Ф28214.12车Ф35孔至尺寸保证孔的位置

2、224.13扩钻至Φ29.7224.14加工Φ30孔至要求尺寸234.15确定时间定额及负荷率:24五、夹具设计274.1定位基准的选择274.2定位误差分析274.3.本步加工按钻削估算夹紧力28六、课程设计小结29参考文献30前言这个学期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且也发动机厂里进行了工艺实习。为了让我们对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课程结束时我们开始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设开始之前我们对所学的各相关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回忆与温习,这次温习我们对课设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设计对我们非常重要,是

3、我们对自己实际能力的一次历练。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认真查阅资料,切实地锻炼了我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设中我们分组进行设计,在团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摩擦,不过在大家的责任心驱使下结果还是团结一致去分工完成任务,结果也让大家锻炼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受益。另外,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在课设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实践能力尚不成熟,以及一些疏忽和大意的存在,设计尚

4、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机床夹具设计原始资料:零件图样1张;零件生产纲领为10000件/年;每日1班。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轴承座是轴承和箱体的集合体,以便于应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好的配合,更方便的使用,减少了使用厂家的成本。1.2零件图样分析图1.1零件图1)侧视图右侧面对基准C(φ30mm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3mm。2)俯视图上、下两侧面平行度公差为0.03mm。3)主视图上平面对基准C(φ30mm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0.03mm。4)主视图上平面平面度公差为0.00

5、8mm,只允许凹陷,不允许凸起。5)铸造后毛坯要进行时效处理。6)未注明倒角×45°。7)材料HT200。1.3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材料为HT25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以下是轴承座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l)φ42mm孔可以用车床加工、也可以用铣床镗孔。精度要求IT10,表面粗糙度12.5,此处选择车床钻孔。2)φ47mm孔精度要求IT8,表面粗糙度1.6,应先钻后铰才能满足要求。3)四个φ12mm的安装螺孔,精度达到IT10,表面粗糙度6.3,要先钻孔,再攻螺纹。4)侧视图底面对基准C(φ

6、47mm轴线)的平行度检查,可将轴承座φ47mm孔穿入心轴,并用两块等高垫铁将主视图上平面垫起,这时用百分表分别测量心轴两端最高点,其差值即为平行度误差值。2.2.1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工艺性本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承作用,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我们选择铸造制作毛坯。选择HT250,其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能较优。需要进行人工时效处理。二、确定毛坯2.1确定毛坯种类: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

7、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2。加工余量等级为G.2.2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用加工余量为8级,并查表2.2-4确定各个加工面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铸件的分型面的选用及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表2.1零件加工余量表简图加工面代号基本尺寸加工余量等级加工余量说明A11583单侧加工A28283单侧加工A33883单侧加工A41583双侧加工A54283双侧加工B130815×2双侧加工B235817.5×2双侧加工三、工艺规程设计3.1选择定位基准:1.粗基准的选择:以轴承孔两侧毛坯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

8、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