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

ID:10078434

大小:12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24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_第1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_第2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_第3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_第4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诊断学》教学大纲(ⅲ模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45学时实习学时:15学时学分:5学分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事法学专业、预防专业诊断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学习,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实验诊断、器械检查、诊断

2、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诊断学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75学时,见习学习15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部分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其中绪论、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归入检体诊断学,为60学时(理论课45学时,见习课15学时);实验诊断学为30学时。诊断学中未列入大纲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18本大纲根据第6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

3、些叙述作了必要的调整,以便同学学习。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是临床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主要及重要部分,包括:绪论、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等。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检体诊断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安排45学时理论讲授和15学时见习学习。通过专业理论和见习实践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

4、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理论课和自学的学习,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见习课的学习,熟悉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临床典型病例示教及学生互帮互学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由于学时教少,有部分需要熟悉或了解的内容必须由学生自学完成。因此,教师应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应加强学习主动性,以使检体诊断学的课程教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5、,使学生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体诊断学为学期课,学习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1)理论笔试,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70%;(2)课堂纪律及平时成绩30分18,占总成绩的30%。检体诊断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课见习课合计绪论11常见症状910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11头部、颈部检查22胸部及肺检查638心脏及血管检查9411腹部检查638脊柱与四肢检查11神经系统检查11问诊、病历书写、诊断方法25心电图1212合计45156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8阐述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

6、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学习本门课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努力学习,反复训练,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打下基础。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学习诊断学的指导思想。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三、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简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四、学习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教学方法:大课讲授。第二章常见症状目的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症状、体征及各常见症状的基本概念)、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二、熟悉: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

7、、伴随症状和问诊要点。三、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逐步建立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学时安排:理论课9学时。教学内容:发热、水肿、咯血、疼痛(胸痛、腹痛)、呼吸困难、呕血、便血、黄疸、意识障碍。一、发热:1.发热的概念。2.发热的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2)非致热源性发热。3.发热的病因及分类:(1)感染性发热。18(2)非感染性发热。4.发热的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1)发热的分度。(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3)热型及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