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

ID:10084413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4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_第1页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_第2页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_第3页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_第4页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中的应用作者:曹金林周洪翔【摘要】目的分析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在治疗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胫骨骨缺损端清创、重建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及胫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结果20例骨缺损达到骨性愈合,3例骨缺损端再次形成骨不连,4例钉道感染,3例肢体短缩畸形存在,术后截骨端骨延长5~15cm,平均延长8cm,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症状出现;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例延长区新骨组织形成良好。结论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

2、术治疗胫骨骨缺损能达到一次手术使骨缺损不需植骨达到骨性愈合及均衡肢体长度的临床治疗作用,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理想方法。【关键词】 骨缺损;外固定支架;骨搬移小腿严重创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肤软组织缺损,胫骨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同时伴有肢体的短缩。传统治疗骨不连骨缺损方法是经反复手术清创,待感染控制后二期手术植骨或者骨瓣修复术,其临床治疗周期长、肢体功能障碍重、再次骨不连及感染发生率高。本科自2006年1月至今,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系统骨搬移治疗23例此类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男20例,女3例;

3、年龄18-60岁,平均38岁。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12个月,平均3个月。骨缺损或肢体短缩例,皮肤缺损并骨外露者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明确骨端及创面感染情况,有感染者术前行抗炎治疗。术中取出所有原内固定器械,彻底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增生肉芽、死骨,修整骨折断端直至有较丰富血供及两骨端髓腔相通。创面内反复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稀碘伏冲洗,清创后创面达到相对清洁干净。分别于骨缺损远近端、胫骨平台下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和钻入克氏针,并调整好骨折对位对线方向。胫骨结节下方行截骨,试行撑开胫骨截骨端,确保胫骨

4、截骨处完全切断。若小腿软组织缺损可行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封闭创面。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炎治疗。于术后1周开始行胫骨骨搬移延长,按1mm/天的速度延长,分4次/天和6次/天完成。每天进行钉道的消毒护理,防止钉道感染,注意钉道皮肤张力,必要时行针道皮肤的切开减张。患者术后1周下地活动,自行完成每天的骨搬移延长,每半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延长情况。后期根据骨缺损段骨搬移情况停止骨搬移延长,将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至骨端骨性愈合。2 结   果   本组病例若软组织缺损创面较大,同侧肢体转移皮瓣不能修复创面者,先一期行游离复合组织疲惫那修复创面,骨缺损行钢板内

5、固定或者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待创面愈合后再二期行骨搬移术。若缺损面积较小能通过同侧小腿转移皮瓣修复创面,同期行皮瓣修复和骨搬移手术,在骨搬移过程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术后截骨端骨搬移了5~15cm,平均延长了8cm。有3例患者骨缺损处再次形成骨不连,经自体松质骨植骨后骨性愈合;有1例患者骨缺损处过度牵张导致成角畸形;有4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经加强钉道护理或更换螺钉位置后感染控制。所有病例骨搬移区新骨组织形成良好而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有20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基本恢复一致,有3例患者仍有2~3cm左右的肢体短缩存在。术后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6~12个月左

6、右,平均8个月。典型病例:患者张某,男性,29岁,车祸伤导致右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血管神经缺损,同时伴有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经过急诊清创后,将完全游离骨折片清除,导致胫骨长达15cm缺损,临时单边外支架固定骨折,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并同时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桥接修复胫后动脉,待皮瓣存活后1月余行Ilizarov外固定架固架骨搬移治疗胫骨缺损,6个月后胫骨达到骨性愈合,恢复下肢行走功能。 3 讨   论   胫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为其后期常见并发症,常发生在胫骨中下段,多见于开放性骨折、严重多发性损伤及早期处理不当,常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或

7、缺损、骨端死骨形成及骨缺损、关节功能障碍及肢体短缩。在临床上这是相互影响及相互制约的问题。传统治疗方法是经反复多次手术将创面内感染控制后再行植骨以促进骨端愈合。其治疗周期长,后期肢体不等长、再感染及骨不连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若。   在治疗胫骨骨缺损首先要消灭骨端感染,彻底清创是其治疗的关键。原内固定物有较多炎性组织包裹,自身作为异物而不利于彻底清创,感染造成内固定物松动而失去固定作用,故应取除;骨端间的炎性及坏死组织、可疑失活组织及纤维瘢痕为感染源,影响骨端感染的控制及紧密接触对合,应彻底清除;骨折两端硬化骨本身无血供,再生能力差,需彻底的去除,直至有

8、较丰富血供的骨端及骨髓腔相通,清创后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