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

ID:10089743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5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_第1页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_第2页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_第3页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_第4页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支点及其相关问题泓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山东,威海邮编:264209)摘要:反映论的文学观、工具论的文学观、人本主义的文学观都是内在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当中的,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支点。三个支点之间有一种相互限定的关系:反映论的文学观如果不加限制,会走向缺乏价值关怀的自然主义;工具论文学观的恶性膨胀,则曾经使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现实主义品格丧失殆尽。卢卡奇等人对马克思主义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发现,揭开了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盲区,保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支

2、点;反映论;工具论;人本主义作者简介:泓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威海分校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注:此文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4CYZ02一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者除曾经受到苏联的影响外,对国外其它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基本上采取了完全拒斥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成果开始进入到中国学者的视野。人们突然发现,在人类思想史这一大的舞台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它创立以后的100多年里,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马克思主义旗号下,汇

3、集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家,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理论观点与理论流派。其中,理论与理论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不仅内容上差异很大,而且往往在逻辑上相互抵触,甚至在现实中直接发生冲突。以文学理论而论,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与人文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似乎是不兼容的;而站在现实主义文学立场上的卢卡奇与赞同现代主义文学的布莱希特等人则有过激烈的交锋。对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有了全面了解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者,再也不可能继续保持独语的方式与唯我独尊的心态,而是充分意识到,要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继续保持其理论活力,必须考虑借鉴与吸纳别人的研究成果。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

4、了选择上的困惑与尴尬:如何鉴别西方那些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真伪,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尤其是在面对两种相互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时,这种鉴别与选择更是无法回避。而且,在面对自己的历史时,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者似乎也面对了同样的问题。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曾经深深地走入过误区。但是,在试图纠正失误时,必须首先弄清楚,我们究竟在什么地方走进了误区,正确的出路在哪里?这同样涉及对各种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的分析与鉴别。这样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内涵的界定,就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完全

5、回到原初的马克思那里去,对当代的学者而言是不可能的。而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像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本身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但是,任何一种成熟而系统的理论,都会有其基本的理论支点。人们可以在这些基本的理论支点之上去建构很多东西,但是,支撑点是不能动摇的。而且,支点与支点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过于突出某一个支点,或者抽掉了某个支点,理论的大厦就会倾斜甚至垮塌。如果回到原初的马克思不再可能,那么,寻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支撑点,借以形成对这种理论的比较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应该是可能的。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把文学放在一个比它自身更大的框架中,从宏观上进行把握

6、。在本质论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必然是文学之外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内容的折射与反映;在创作论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要求作家尊重现实,抓住现实生活的本质,尽量客观地去予以展现;在价值论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与其反映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与其它的文学理论比较起来,反映论的文学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支撑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问题的一系列观点的产生,与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成就的吸引,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强调文学创作应当尊重“生

7、活的本来面貌”,尊重历史,认为这种创作态度是保证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穿透纷繁的历史现象,揭露历史真相,反映历史本质的保证。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学倾向性问题的看法,国内的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其实,我们只要认真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几封关于文学问题的通信,就会发现在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马克思对“席勒式”创作的批评,恩格斯“现实主义的胜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些理论命题的提出,实际上都与对主观主义的文学创作态度的批判有关。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并不反对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