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域课程计画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

ID:10108191

大小:310.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5-25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_第1页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_第2页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_第3页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_第4页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领域课程计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學習領域課程計畫台北縣立中正國民中學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社會領域課程計畫設計者:吳宗憲、金思良、連貞武一、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三)節二、本學期學習目標:(一)認識人口成長與自然增減及社會增減的關係。(二)認識人口移動的類型。(三)認識第一、二、三級產業。(四)了解臺灣農、林、漁、牧業的空間特色。(五)認識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及其對臺灣工業空間分布的影響。(六)了解批發及零售的區別及近年臺灣商業消費活動的變化。(七)認識鄉村與都市的差異及臺灣聚落發展過程的空間特色。(八)認識聚落的成因。(九)認識都市化的意義並了解臺灣都市的分布。(十)了解臺灣的區域發展與城鄉發展造成

2、的問題及解決的方式。(十一)認識交通的類型與方式。(十二)認識交通的類型與方式。(十三)了解不同運輸方式的適用條件。(十四)了解臺灣的運輸現況。(十五)了解臺灣的通訊現況。(十六)認識自然資源的意義與類型。(十七)了解臺灣的自然資源特徵。(十八)認識環境負載力與臺灣的環境問題。(十九)認識永續發展的觀念與保育環境的方式。(二十)能知道威權體制統治的情況。(二十一)了解中華民國臺灣邁向民主政治的歷程。(二十二)臺灣經濟轉型與成長迅速的發展過程。223(一)臺灣多元的文化教育發展過程。(二)臺灣重要的社會變遷。(三)中國遠古時代的傳說與考古發現。(四)夏商的盛衰與文明發展情形

3、。(五)遠古人類進化的歷程。(六)西周的興亡、城邦組織與封建社會情況。(七)周公制禮作樂的內容。(八)東周時城邦演變到國家的歷程。(九)春秋戰國時代的經濟與社會變動情況。(十)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與學術發展情況。(十一)秦漢帝國的盛衰和政治制度的確立。(十二)秦漢時代對外關係與文化交流的情況。(十三)秦漢時代,文化的統一與學術發展。(十四)學生能知道個人參與團體的重要,以及團體所提供的功能。(十五)學生能明白團體和組織的意義,以及民間社團的運作概況。(十六)學生能了解社會福利的意義及功能。(十七)學生能了解社會福利的責任應由政府、個人、民間社團共同承擔。(十八)學生能知道社

4、會規範的意義和重要性。(十九)學生能了解社會規範的種類。(二十)學生能知道文化的意義和特徵。(二十一)學生能明白文化的內涵。(二十二)學生能了解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二十三)學生能了解社會變遷的意義及三種層次。(二十四)學生能明白社會變遷所造成的各種社會現象。223三、本學期課程內涵:教學期程領域及議題能力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使用教材評量方式備註第一週1-3-5說明人口空間分布的差異及人口遷移的原因和結果。1-4-2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1-4-4探討區域的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1-4-7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緣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言或

5、方案。六大議題能力指標: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3-2-1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4-2-3能分析評估國內區域性環境問題發生原因,並思考解決之道。資訊教育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5-3-2能利用光碟、DVD等資源搜尋需要的資料。地理單元:人口1.說明人口成長率、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的意義及其關係。2.教師講解何謂人口密度,再全班討論影響人口密度的因素有哪些。3.教師說明如何判讀人口金字塔與人口金字塔形狀所代表的意義。4.請學生

6、發表人口遷移的類型有哪些,全班一起討論,教師再總結。1翰林版教科書社會領域第二冊第一篇臺灣的環境(下)第一章人口1.問題討論2.紙筆測驗3.同儕互評2-4-1認識臺灣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2-4-4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互動關係。六大議題能力指標:環境教育2-2-3能比較國內不同區域性環境議題的特徵。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人權教育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歷史單元: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1.藉由針對”二二八事件”的討論,期使學生了解近年將2月28日定為國定假日之

7、因。2.讓學生在學習過”美麗島事件”與”二二八事件”後,針對兩者比較其間關聯。1翰林版教科書社會領域第二冊第二篇臺灣的歷史(下)第一章戰後台灣的政治變遷1.問題與討論2.紙筆測驗3.課本活動3-4-2舉例說明個人追求自身幸福時,如何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如何庇護個人追求幸福的機會。4-4-1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化。4-4-2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證,並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好理由。5-1-3舉例說明自己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5-2-3舉例說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