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

ID:10134247

大小:39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瑞安中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缪巧云审题:龙京满分:100分时间:1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1.找出对括号前汉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词语()A.马厩(jiù)蹩(bié)脚雪橇(qiāo)膘(biāo)肥体壮B.麇(qún)集腼腆(diǎn)煤铲(chǎn)相濡(rú)以沫C.槌(chuí)子蒙(méng)骗窒(zhì)息一模(mú)一样D.戏谑(nüè)茶卤(lǔ)冰雹(báo)多年圈(juàn)养2.找出下面四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冒然开枪。B.在英国码头上,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宅坻里闪耀

2、着无数的灯火。C.说到底,牧羊人在与狼和干旱较量时,靠的是运气。这种赌搏使放牧生活充满乐趣。D.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3.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入下面各句的横线上()①到半夜时,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②我请他坐下。那人过了一会儿才开口说话。他着悲哀的气息,就像我现在一样。③“要卖就算五块钱吧。”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的,连忙板起脸回答说:“五块钱可不卖。”④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到未来完成式中去;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

3、成空洞的百分比。A.踌躇满志散发乖觉转换B.踌躇满志弥漫乖戾转变C.自鸣得意散发乖觉转换D.自鸣得意弥漫乖戾转变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兵:士兵B.焉用亡郑以倍邻?倍:加倍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乘:顺应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鄙:边远地地方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B.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C.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

4、过尔尔。D.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白驹过隙罢了。6.下面四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的脸就愈加容光焕发。B.兹拉特也不离开,坐在炉旁,在闪亮的烛光里,看着嬉笑玩耍的主人们。C.现实主义小说以是否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为小说是否有艺术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和依据。D.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的抒情,而主张把感情包裹于扎实的内容中,交由人物之口或由情节的自然发展。7.下面对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桥边》以“我”在桥边

5、数过桥人数为主要情节,通过对“我”数数时心理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小人物”在二战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对人性人情的温暖、美丽的向往和坚守。B.《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在儿子的死面前显得坚忍而自尊;而作者表述上的克制,使这篇小说充满情感张力,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C.《沙之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本无始无终的书,先让人视为珍宝,之后又让人感到疲惫和恐惧,最后书的主人只好舍弃它。它表现了一个古老的主题:财富是不幸的源头,我们不要贪心。D.《骑桶者》通过一个骑着空煤桶去借煤却没有成功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到冰山区域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揭示出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人与人沟通困难等丰富而

6、深刻的“现代人的现实困境”。8.下面对话题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例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著名作品《骑桶者》《变形记》等。B.所谓“动人心者,莫外乎情”,情感是小说的重要元素,“感动”是衡量小说成功与否的标准。从情节设计到人物命运的安排,从人物纠葛到环境布置,所有一切莫不围绕着“感动”做文章。美国辛格的《山羊兹拉特》通过人和羊超越人畜之界的爱来打动人。C.海因里希•伯尔(1985),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除了《

7、桥边的老人》,我们高一时还学习过他描述战争苦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D.情节是小说的主体内容,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但作家是决不会让情节很快就到达结尾的,而是在其行进过程中不断地设置障碍,然后不断地化解,让它处于不停的“摇摆”之中,这样情节才会精彩。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在一波三折中极尽情节的“摇摆”之美。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