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课外检测题2

高考历史复习课外检测题2

ID:10136242

大小:3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复习课外检测题2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课外检测题2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课外检测题2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课外检测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2章一、单项选择题: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学习西方进入器物层次,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据此回答1-5题。1.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 )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B.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中国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2.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B.认为富国强兵就可以改变一切C.其大多数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 D.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3.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 )A.巩固作用  B.瓦解作用  C.补充作用  D.改革作用4.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

2、强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 D.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5.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B.初次实现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  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在外商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据此回答6-8题。6.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突出反映了: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的企业 D.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潮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B.资金少,力量薄弱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甲

4、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据此回答10-14题。10.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事件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中法新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11.《马关条约》关于“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的真实含义是:()A.清政府不再向朝鲜提供帮助B.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C.朝鲜与清政府脱离关系实现独立 D.朝鲜摆脱外国控制独立自主1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航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13.甲午中

5、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促进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 ④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体现帝国主义时代侵略特征的是:( )A.《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15-19题。1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由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A.①

6、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道路17.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要的不同是:A.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  B.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C.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18.百日维新措施中,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是:( )A.各省保荐人才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

7、八股取士        D.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工商业1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