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

ID:10136903

大小: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广益实验中学09—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命题老师:李晓平刘海燕审题老师:周红王思亮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浸渍(zì)       倩(qiàn)影    桀骜(ào)      残羹冷炙(zhì) B.火钵(bō)       肄(sì)业     搭讪(shàn)    含情脉脉(mài) C.颓圮(pǐ)      糍(cí)粑     婆娑(suō)     义愤填膺(yīnɡ) 

2、D.弄堂(1ònɡ)    岑(cén)寂    游说(shuì)    少不更事(ɡēnɡ)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峥嵘   委婉   斑驳   坚韧不拔 B.寥廓   冶游   湮没   礼尚往来 C.风致   付梓   寒喧   风华正茂 D.黯然   袅娜   俨然   沸反盈天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同样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但我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还是令其他亚洲国家望其项背。B.12月5日,第5届东亚运动会主办方香港在维多利亚港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幕式。C.世界各大著名城市

3、,有的是政治中心,有的靠金融取胜,有的主打文化牌,可谓各有千秋。D.读书不是做样子给人看,如果你不爱读书,不勤读书,即使家里汗牛充栋,也是毫无用处。4.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离骚》——屈原——诗歌 B.《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 C.《雷雨》——曹禺——戏剧 D.《故都的秋》——朱自清——散文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无数个月夜,我梦回故乡:母亲在亲切地呼唤我的乳名,隔壁家的阿叔躺在竹席上给我讲述远山的故事,……故乡,多么温暖的名字,,让我这漂泊的游子在异域的风雪中不再颤抖。①那只

4、小黑狗长久地舔舐我的脚丫②我的脚丫被那只小黑狗长久地舔舐③她伴我走过这漫漫长夜④我带她走过这漫漫长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5、。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

6、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6.对这段文字中“咬文嚼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指写作时过分地斟酌字眼,有讽刺的意味。 B.指写作时反复修改文字,以求表达顺畅些或漂亮些。 C.指写作时对文字斟酌锤炼,以便

7、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D.指写作时力求用典,力求文字的凝练、深奥。7.下列有关“推”比“敲”用得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推”字能表明寺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僧人,而显得更冷寂。 B.“推”字能表明寺里僧人的自在无碍,显示其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c.“推”字比“敲”字在音韵上与上一句更加调和些。 D.“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冷寂,更符合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8.对这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同意韩愈改“推”为“敲”的主张,认为“推”比“敲”字用得好。 B.作者认为诗歌创作一定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力

8、求顺畅、准确、生动。 C.作者批评有些人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D.作者认为写作中推敲文字,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