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

ID:10144757

大小:325.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一、选择题1.《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3.《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

2、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4.在河南辉县曾出土了一个铁犁,构造比较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做垄,此生产工具的出土证明了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期可能是A.春秋B.西汉C.东汉D.三国5.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

3、,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6.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7.“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4、,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A.出现了市舶司B.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C.出现了最早的银行雏形D.出现了专职管理市场的官员8.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9.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逐步分离,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工商业迅速发展

5、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洋务运动的影响10.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凳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11.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

6、,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D.纺织业已经产生13.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下列属于此时期发明的新技术是A.翻车B.百炼钢技术C.灌钢法D.二牛一人犁耕法14.1845年清朝的一个奏折中,这样诉说厦门的情形:“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冲积于厦门。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卖其质既美,

7、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这表明①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内地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手工业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④近代民族工业产生A.①③B.①②③C.③D.③④15.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从各地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B.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C.西市有“胡风”“胡俗”流行D.在居住区开丝绸店16.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

8、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17.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C.会馆是同一地域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1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