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ID:10145599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_第1页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_第2页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_第3页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_第4页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新华网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  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

2、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

3、臣魏征的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咬文嚼字》公布12部热播电视剧差错排行表《潜伏》居

4、首  《咬文嚼字》明年“咬”苏童莫言等12位名作家  《咬文嚼字》编校质量的三块基石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  《咬文嚼字》公布了近年12部热播电视剧差错排行表  电视剧是荧屏语文差错的“重灾区”。昨天,《咬文嚼字》公布了近年12部热播电视剧的差错排行表,文字质量排在前三

5、名的是《潜伏》、《解放》、《五星大饭店》,其中《潜伏》的差错最少,为19处。排在最后的三部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刘老根》、《人间正道是沧桑》,差错分别为84、101和140处。  《咬文嚼字》主编王敏介绍,热播电视剧整体文字质量要好过一般电视剧,但文字差错还是相当普遍。在经过专家小组核对后,12部热播电视剧共有679条明显文字差错,没有一部无差错,平均每部电视剧有56个文字差错。王敏认为,热播电视剧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其中的文字使用有示范作用,如果听任电视剧文字差错以讹传讹,势必影响正常的语文生活。  《

6、咬文嚼字》:明年为十二名家挑错  铁凝等表示乐意成为“靶子”  (文汇报记者陈熙涵)2000年,《咬文嚼字》曾向作家开炮,“咬”了王蒙、刘心武等12位作家,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10年后的今天,根据广大读者的提议,《咬文嚼字》再次把目光瞄准文坛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作家,选出了毕飞宇、毕淑敏、陈忠实、池莉、迟子建、方方、刘震云、莫言、苏童、铁凝、王安忆、张贤亮等12人,他们的作品将作为2010年的挑错目标。该刊将以“点击文坛十二家”为题,从明年第一期起,逐期刊出“咬嚼”报告。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获知自己成

7、为“靶子”后,亲自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支持这一活动,愿意接受读者的检查。当得知被《咬文嚼字》瞄上后,在香港的毕飞宇说:“《咬文嚼字》与人为善。我非常乐意成为靶子。”毕淑敏曾和《咬文嚼字》编辑部进行了两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她说,有责任感的作家和有文化追求的刊物,应该是“惺惺相惜”的关系。而莫言在获知自己也是“十二家”之一时说:“我的作品里,肯定找得出问题的。既然有问题,就不应回避,以后改进嘛。”他表示自己在文字问题上是很认真的,稿子录入后,至少要看两遍。比如《蛙》这部小说,今年3月初就定稿了,但前后大改

8、了三次,直到年底才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字上的推敲。他还对编辑部说:“旁观者清。有些问题,我看不出,你们可能看出来。多好的事情!”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介绍,在这次“点击”活动中,他们会努力避免把出版社错排漏校的问题算到作家头上;也不会把作家富有个性的文学语言轻率地判为不规范。为了提高“点击”的命中率,该刊会在稿件刊登前尽量设法听取作家的意见。  《咬文嚼字》编校质量的三块基石  (青年记者杂志作者: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