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ID:1014601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上传者:U-3335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_第1页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_第2页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_第3页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_第4页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一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要求非常强的科目,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关键词:初中阶段;数学;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95-016 数学一直是我国各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进入初中阶段,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多数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当今的初中教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采用教师占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习惯于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学习效率低下。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的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变课堂主导为引导,放开学生的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1.树立自主学习意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知识储备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也可以不断提高,因此,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对教师的依赖性有所下降,教师的角色也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依旧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习惯于跟在教师身后被动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纠正学生的这种”惰性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1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要想让学生学会自立,教师就要学会放手,对于数学的教学而言,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却是直接决定数学成绩的好坏,在我看来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放任自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渐习惯自己动脑,而不是事事依赖教师的讲解,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6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明白数学的重要性,也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学习,但仅仅是有想法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决心有毅力。而初中生往往在学习上缺乏定性,不容易持之以恒,容易产生惰性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监督,循序渐进帮助额学生克服惰性心理,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布置硬性任务为主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学习习惯,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树立自主学习意识。2.利用课堂互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与利用。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是教师的附属品,没有发言权。这种忽略学生主体感受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教与学的分离,教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确,而学生被动的听课也会导致注意力下降,从而影响听课效率,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在6 教学过程习惯与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活跃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性。还可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发现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2.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式教学。在我看来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教学方式。但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根据每堂课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设置讨论主题,并且充分考虑到在课堂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作出应对措施,然后教师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上台将自己组的讨论成果讲述出来,教师在听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这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模式可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自由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从而提高学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无形中增加思维的活跃度,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举多得,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课后作业做好知识巩固对于学生来说,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更可以让在脱离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 3.1教师要利用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布置。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对于当天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层次性的作业设置,对于掌握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的难度,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产生自满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而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要紧扣基础,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拔高性训练做好准备。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如课前预习。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大多是简单的运算,心理与生理方面的因素也使得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预习一般不做太多要求,但进入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范围和深度都有所增加,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了解自身学习的难点所在,从而帮助确定课上听课重点所在,并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无形中也会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6 教师会教不如学生会学,因此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上的绊脚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