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

ID:10160404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2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_第1页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_第2页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_第3页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_第4页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嫁到江南:帕蒂古丽从大漠到水乡的日子岁月悠长:一段扔在西域一段活在江南1965年,帕蒂古丽出生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那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村庄,与余姚相距约4000公里。笔者见到古丽时,她刚从老家探亲回来。因为水土不服,这次探亲留给她的是满身痘痕,她不禁自嘲“以后再回老家时,得带上余姚江的水和龙泉山的土了”。回到余姚的当天晚上,她坐进剧场,欣赏了一出温婉儒雅的姚剧新编剧目《严子陵》。此时,前一天在老家刚听过的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木卡姆”那高亢嘹亮的旋律分明还在她的耳边萦回。不断地在西域和江南这两种文化之间闪回,已成为她最近18年生活的常态。大梁坡位于古

2、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在那里,古丽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维吾尔族的父亲、回族的母亲、哈萨克族的邻居、汉族学校的老师,灌输给她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习俗。18岁那年的夏天,邮差为古丽捎来了兰州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大梁坡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邻居们都为古丽一家感到高兴,然而古丽本人却高兴不起来。9原来,从小被父亲送进汉语学校的古丽,早已心甘情愿地成为文学的“俘虏”,临近高考,她的课桌里还藏着贾平凹的散文集。她的第一志愿填的是喀什师范语言文字专业,却阴差阳错地被兰商会计专业录取。上,还是不上?古丽内心无比纠结。那时,一家七口的生计仅靠父亲一人勉力维持,

3、作为家中长女,古丽知道自己没有理由放弃那份通知书。到了兰州后,除了应对专业学习,古丽业余时间都在兰州大学校园内流连,在兰大中文系和哲学系,古丽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看什么书,她也看什么书,这对她以后人生观的养成不无裨益。那时,古丽还参加了兰州市大学生演讲团。电影《人生》上映了,演讲团就组织这方面的专题演讲,而每次演讲之前的主力队员选拔,古丽几乎都能被选上。演讲、写诗,这类能充分训练语言能力的活动,几乎构成了古丽大学生活的全部。1985年,古丽被分配到塔城地区最大的一家糖厂,做了一名成本会计。这个酷爱文学的小会计,办公桌上堆着几本厚厚的账册,桌子底下却掩着一

4、本《石评梅选集》,边看边掉泪。好在厂长及时发现了厂里第一个大学生的苦闷,将她调到了宣传科。古丽也没有让厂长失望,很快就办起了糖厂第一份简报,消息、通讯、散文,绝大部分稿子都是她一手包揽。她还在简报上发出捐款购书的倡议,很快就筹到了2400元书款,厂里又配套了2400元,一个崭新的图书室建了起来。9这段经历,后来被古丽写进一篇题为《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演讲稿里。那是一篇反映糖厂创业经历的稿子,“你知道世界上最甜的是什么吗?是糖。你知道世界上最苦的是什么吗?是创业。”带着这个稿子,古丽参加了塔城地区演讲赛,3个评委给她打了3个满分。而其中一个评委,便是《今日塔城》的主编

5、。《今日塔城》是塔城地区为迎接建国40周年所编的一套丛书。因为那次演讲比赛而崭露头角的古丽,不久便被借调到《今日塔城》编辑部,专职从事报告文学的采访写作。此时的古丽,已走出了青春的迷茫,也一度放下自己醉心的诗歌创作,开始下基层体验各种生活。她去陶瓷厂采访,跟着窑工搬土坯,别人搬两个,她就搬一个。冷冰冰的土坯放进去,热乎乎的瓷器捧出来,“感觉像是迎接婴儿的诞生。”她去道班体验生活,工人们压路,运石子,在齐胸的积雪里开辟生命通道,她也跟在工人后面像模像样地干。工人们吃什么,她就吃什么;道班搬到哪儿,她也跟到哪儿。就这样整整跟了一个月,完成了一篇反映道班工人生活的报告文

6、学《仅次于上帝的人》,获得首届开发建设新疆文学奖一等奖。9在《今日塔城》编辑部工作一年后,古丽来到《塔城报》从事新闻采编。那时,父亲已经去世,古丽接过了负担失智老母和年幼弟妹的重任,每天玩命一样地写稿。有了前两年采写报告文学的经验,古丽驾驭长篇通讯已经驾轻就熟,她的稿子被认为“现场感特别强”。古丽在《塔城报》一干就是6年。最终选择离开,还是因为家庭原因。那年,母亲莫名走失,弟妹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上了中专,为了给弟弟妹妹们攒齐那一笔笔学费,古丽毅然选择南下打工。1993年,她成为刚刚创刊的《南海日报》的第一个员工。也就在广东,她遇到现在的丈夫,一名祖籍浙江余姚的气

7、象工程师。南下之行促成了一段姻缘,然而夫妻俩在广东的日子却过得并不容易。不久以后,两人北上郑州谋生,古丽进了《中原建设报》。在郑州,夫妻俩迎来了爱情的结晶。1996年,在夫家亲人的催促下,古丽一家回到了余姚定居。选择了一个人,对古丽而言,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一座城市,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是选择了一个民族,选择了一种文化,甚至是选择了一种人生。“进入‘五里不同俗、十里一方言’的余姚乡村,我根本无法用普通话来解救困境中的自己。为了让别人了解我,我从学简单的方言开始,解救自己的舌头。”古丽回忆。9当河姆渡的大米、四明山的笋干菜、丈亭的杨梅,取代了新疆的烤馕、吐鲁番的葡萄

8、、哈密的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