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

ID:10169211

大小:3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6-12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_第1页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_第2页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_第3页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_第4页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立法语言的特点和表述问题法律条文是由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文字表达得是否清楚、规范,直接影响着立法质量甚至实施效果。本文根据有关立法语言的规范要求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地方立法的实践,主要针对在立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立法语言的特点与文字表述等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谈一些体会,仅供交流和探讨。一、立法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13立法语言简单地讲就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使用的语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信息载体。法律作为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普遍性行为规则的特性,要求其语言表达尽量保持日常语言的风格以便使普通民众所理解和遵循。同时,对立法语言又有

2、其特殊的要求,比如准确肯定、严谨规范、简洁精练、庄重严肃、通俗易懂。英国著名的法理学家边沁在他的《立法理论》中说:“如果说法典的风格与其他著作的风格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具有更大的清晰性、更大的精确性、更大的常见性。因为它写出来就是让所有人都理解,尤其是让最低文化水平阶层的人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也讲,法律文辞一要准确,二要有弹力性。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政治家、法学家也主张立法语言应简明扼要、易晓知行。秦商鞅说:“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唐太宗李世民讲:“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一)立法语言要符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法律条文表达的是一种国家意志,首先应当符

3、合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立法语言和文学语言、文件语言、口头语言不同,应当具体明确、简洁精练,避免使用夸张、比喻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性语言,避免使用宣言性、论述性语言。句式应当完整、明确,符合语法规范,词语搭配合理,避免使用长句。立法也不用严禁、严格、严厉这类带有主观意愿的形容词,这些词可以用在执法上,但不能用于立法上。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时,往往有人要求把“禁止”改为“严禁”,以显示坚决有力。其实,立法作为一种命令体,“禁止”就是禁止,不存在严格禁止、坚决禁止或者宽松禁止。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1996年实施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不使用带有感情

4、色彩和语气色彩的标点符号,如感叹号。一般也不使用引号、括号。13(二)立法语言具有单义性、直接性、稳定性特征。单义性是指一个词语表达的语义应当是单一、确定的,只有一个义项,而不能有多种涵义。直接性是指立法语言表达意思直接到位,不拐弯抹角,没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法律条文表述中的语词、句法和语言风格也要遵循相对固定的形式和表述,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不能朝令夕改,忌同义词、近义词交替使用。从立法实践来看,作为地方性法规起码应该保持“三个一致”,即使用的概念、术语以及规范同类事项的用语应当与法律、行政法规保持一致;同一法规案中使用的概念、句式和表述方式应当保持一致;不同

5、法规案对同一或者同类事项的表述应当保持基本一致。(三)立法语言要慎用、少用概括性强的模糊概念。立法语言要求准确、客观、通俗、易懂。但有时也使用一些概括性强的模糊概念,例如,“及时”“有关”“立即”“重大”“较大”“严重”“重要”“近期”等用语。这是因为情况千差万别,法不可能把所有的行为、情形都全部列举出来。但是立法实践中应尽量慎用、少用这类模糊性词语,特别是涉及行政处罚、许可、强制的事项,一定不要用模糊性词语。网友们吐槽说,现在最难找的部门是“有关部门”,最难找的规定是“有关规定”。(四)立法语言要避免使用生僻字词、方言土语、过度简称等。用词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避免产生疏漏

6、和歧义。要避免使用生僻字词、方言土语、俗语俚语、过度简称等,尽量少用专业性强的术语。双音节词语使用应该符合社会公众的使用习惯,一般使用“为了”“可以”“应当”“或者”“如果”“按照”“必须”“但是”等双音节词语,不用“为”“可”“应”“或”“如”“按”“须”“但”等单音节词语。13(五)立法语言中数字的使用要规范统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印发的《立法工作规范手册(试行)》的要求,立法文本中数字的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1.序数词、比例、分数、百分比、倍数、时间段、年龄、人数、金额,以及表示重量、长度、面积等计量数值的数字,均用汉字数字表述。2.公历年、月、日,统计表中的数字,

7、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字,法律条文中“目”的序号等,均用阿拉伯数字表述。二、法律法规条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法律法规的结构形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经过系统的排列、组合,使其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当一个立法项目和调整范围确定后,接下来是要起草法律法规文本。起草者如何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结构的安排与文字的表述,就是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法律法规名称的表述13人有人名,法有法名。如何起一个好的法律名字,也有学问和讲究。国外法系有以人名命法的传统,如《拿破仑法典》。中国历史上,除夏、商用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