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

ID:10172321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_第4页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  摘要:我们知道: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语文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之外,还具有对人的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的作用。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经验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72-02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

2、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5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

3、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

4、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52.找准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5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

6、章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的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裸体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用心诵读,以情感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研读教材,挖掘情感因素,并有效运用情感语言进行朗读,引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诵读过程中,要注意诵读的技巧,节奏要抑扬顿挫,情感要真挚合理,要依据课文内容或是澎湃激越,或是低沉咽郁等等。这样的用心诵读,能以情感人。要读出情感信息。如学习《沁园春雪》一课时,在上篇的诵

7、读中要注意体现出诗人那种豪情、那种伟岸;而在诵读下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读出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尤其是在最后三句中,引导学生读出诗人意气轩昂的伟大胸襟,要读出那种坚定的信心等。还有,在《出师表》的诵读中,我引导学生读出那种真诚、掏心掏肺的感觉,要读出那种恳切和报国衷心和良苦用心等。只有用心体悟,因情诵读,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感染,才能实现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和学生用心诵读,才能实现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