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

ID:10248231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3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_第1页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_第2页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_第3页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刘窑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摘要:刘窑头流域为荒漠草原区的治理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即以治理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浅层水开发引导农民致富为突破口,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种草为手段,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发展区域经济,使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词:小流域风沙治理模式  刘窑头流域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1997年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重点生态项目,旨在探索西部荒漠草原区的风沙治理途径,经过4年的试验探索,顺利完成各项任务,2001年底被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并推荐为黄河流域精品

2、试点流域。1.流域概况  刘窑头小流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中部的青山乡,属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与毛乌素沙漠边缘接壤地带,总面积24.5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22.21km2,占总面积的90.5%,且多为中强度侵蚀。流域内辖二个自然村,96年底共有60户,325人,其中劳动力120人,人均有粮245公斤,均纯收入629元,属我县的贫困村。  该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多沙大,干旱少雨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28天,年平均降水294.6mm,且分布不均,多集中于6、7、8、9月份,形成雨季,年蒸发量

3、达2179.8mm,为降水量的7.4倍,气候干燥,年均风速2.8m/s,主害风为西北风,年大风日数达30天以上,沙暴日数达20天,并呈愈演愈烈之局势。  该流域位于毛乌素沙漠第四系地下水系低洼坳谷古水文网的上游,具有丰富的浅层水,含水层近40米,埋深2.5—9.2m,水质好,极易开发利用。  该区域地形多为缓坡丘陵滩地和固定、半固定沙丘,间有流动沙丘分布,土壤以风沙土、灰钙土为主,质地多为中壤,结构松散,易风蚀形成荒漠地。土壤肥力较低,草场以沙生干旱荒漠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结构单一,草层低矮,植被稀疏,间有少量人工灌木林,以沙柳为主

4、,林木覆盖度为8.8%。由于长期过渡放牧,草原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风沙压埋房舍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2.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4  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出发,围绕土地沙漠化整治,以科技为主导,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小流域区域经济,使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治理技术路线是: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各项林草措施;以林护草,以草促牧,发挥畜牧业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沙山资源,培育再生资源;发展以庭院经济和

5、个体小规模私营经济并存的多种经营模式;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使流域内的群众尽快走上小康之路。3.具体作法3.1开发利用浅层水资源,并实行节水措施,形成高效绿色农业生态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理也紧紧围绕着“水”作文章,开源与节流并重,积极修建各类取水工程,发展水浇地,使流域内人均占有水地2亩,且全部实现节水灌溉。3.2营造高标准、多功能的防护林体系,改善生态环境  农田防护林,草原防护林,放牧林等多林种、多树种,呈网状交错分布,形成片、带、网的防护体系。3.3修建各

6、类防沙、治沙工程,培育沙山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上,采用草方格、编织网等多种材料设置沙障,并采用工程治沙,生物与工程措施并存,起到“土蓄水,水养林,林固沙”的功效。3.4发展以联户、户为单元的经济林基地  发展短、平、快的育苗专业户,发展枣树、杏树等经济林专业户,发展以联户为单元的速生用材林基地,以短养长,以长补短,带动经济发展。3.5加大牧草种植面积,提高畜牧业经济。  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在荒漠草原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即可以增加地表植被,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又可以发展家庭养殖业,带动畜牧业发展。3

7、.6加大养殖业的发展规模,促进经济发展。  养殖业是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我们积极培育公司、大户,形成以公司带动农户发展的养殖业经济模式,搞活当地经济。43.7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实现科技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积极推广中药材种植等多项农村实用技术,并培养农民科技能手,最终实现科技经济。3.8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遵循“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则,兴修通往流域的公路,保证沙区道路畅通,完善农村照明、加工的供电网,自来水等系统,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4.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果4.1防护林网集中连片,结构配置适宜。

8、  使所有的农地与草原免受风沙危害,水地粮食单产由原来的1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最高达650公斤,草原产草量也有原来的每公顷30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4.2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调整。试点初农、林、牧、非生产用地比例为6.5%:8.7%:7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