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

ID:10254109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3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我们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在这个假期,我主要通过上网查资料、翻阅有关书籍,辅以询问老人、老师等,对丹阳市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做了一份调研报告。首先我通过上网查了相关资料来简单介绍一下丹阳市。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万,是一

2、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丹阳地方不大,但它的历史地位却不低,几乎所有的丹阳人都知道,在历史上它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所以丹阳被称为“齐梁故里。丹阳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

3、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还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区存有距今3000年前的葛城、珥城遗址、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而丹阳在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倒还不错,很多资料都显示这一点。由于丹阳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以“吴国第一城”、南朝石刻和齐梁文化等为代表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拥有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丹阳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

4、作共建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举行签字仪式,此举标志着丹阳市的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工程正式启动。丹阳市更邀请国内顶尖策划规划团队参与设计规划,将占地66平方公里的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分成了八大功能区,主要是以文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以及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其核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分为凤凰湖文博园区、长溪谷养生社区、水晶山生态林园区、皇业寺宗教文化区、仙塘湾温泉休闲度假区、胡桥旅游集镇、萧梁河民俗旅游区和高铁站前商贸区等8大功能板块。丹阳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旅游,其核心就是文物。丹阳的石刻文物是另一个媒介。

5、历经1500年沧桑岁月的丹阳南朝石刻,不但文物形制完整、形体硕大,而且数量最多、保护最好。其中修安陵石刻——“天禄”作为南朝历史文化遗存的代表作、丹阳灿烂历史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展出并收藏。 据介绍,整个南朝石刻风景区占地5000亩,初步规划3000亩。景区内重点规划建设丹阳齐梁文化公园、齐梁文化生态公园、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齐梁历史文化博物馆。根据石刻分布情况,将以最具影响、保护状态相对完好,交通比较便捷,恢复历史生态环境景观可行性最大的荆林三城巷石刻群为中心建设一座“丹阳齐梁文化公园”,使其成为丹阳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转化成旅游经济发展

6、的最强纽。虽然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上丹阳市做的可圈可点,但是根据查到的资料,不难看出在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思想倾向,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文化产物的遇冷乃至消亡,使一些传统文化传承正在面临着的断层之忧。因此,在合理开发利用丹阳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做好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作为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典型代表——丹阳市,因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素有“江南文物之邦”的美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丹阳市历史文化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7、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由于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丹阳历史文化保护出现了城市建设对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保护不够、历史街区保护与周边发展协调不够、文物古迹保护与周围城市环境融合不够的“三不够”的问题。目前,由于大规模旧城改造强烈的冲击,老城区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由于对西门大街历史街区的保护采取的是简单化保存的措施,造成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进程极不协调;除了南朝陵墓石刻,对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主要停留在对文物个体实施保护阶段,文物保护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同时,在现阶段,由于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尚未建立,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城市建设未能有机结合

8、,作为城市重要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未能发挥充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