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北大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

ID:10254233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3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_第1页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_第2页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_第3页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_第4页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古文博学院--北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学院,学院的主要专业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分别创建于1922年和1947年,著名学者马衡、胡适、向达、梁思永、裴文中、苏秉琦等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和任教。学院现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系两个系,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4个本科生专业(后二者是按专业对待的专业方向),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及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宗教及中西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科技考古、古文字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等研究生专业方向。专业现有以15名教授和12名副教授为骨干组成

2、的专业师资队伍,另有外聘专任研究生导师5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24名、博士研究生8~10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3~8名,并设置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教学及科研设施齐全,除教学使用的各种专业教室外,还有第四纪年代测定试验室、文物保护试验室、陶瓷研究所、图书资料中心、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可供研究生学习和科研之用。此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也在考古文博学院合署办公,中心设置的重要研究课题和中心的资料也可以为研究提供方便。 一、专业及研究方向介绍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该专业中的考古学

3、科是国家该领域唯一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本院现在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重大精品项目“多卷本中国考古学”、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等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先后有19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获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1、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向设置:共10个。它们是: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培

4、养目标:通过至少4年的学习和研究,熟悉本专业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主要知识,洞察本专业方向的学科前沿动态,能够发现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重大学术课题,修满规定的课程,撰写一篇考古学或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领域的4~8万字的学位论文。毕业后能够适应国家各级文物考古科研单位、遗产保护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向设置:共12个。它们是: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田野考古学、汉唐宋元考古、陶瓷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文物保护科学、文物

5、建筑培养目标:通过2至3年的学习和研究,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知识,能够发现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某些学术课题,修满规定的课程,撰写一篇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或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领域的2~4万字的学位论文(或相应的遗产保护方案、博物馆陈列方案),毕业后能够适应国家各级文物考古科研单位、各类博物馆及展览馆、遗产保护(包括古代建筑)等科研及实施单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能够从事文物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 二、博士生导师介绍 王幼平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跨世纪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国外旧石器时代考古。曾经参加过世界多

6、个国家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工作,并主持过国内一些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主要著作有《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联系方式:ypwang@pku.edu.cn 严文明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史前与原史考古学联盟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农业考古及聚落形态考古。发表的专著有《仰韶文化研究》、《史前考古论集》、《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农业发生与中国文明的起源》等多种。目前正在与国外合作开展“赣东北地区稻作农业起源”、“良渚文

7、化石器研究”、“湖北南部稻作农业起源”等课题的研究。联系方式:wenming@pku.edu.cn 赵辉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在考古学文化、史前社会、田野考古学技术领域有专门的研究。现在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重大课题“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科技部重点研究课题“中化文明探源过程之预研究·豫西晋南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谱系与分期”、中日合作“良渚文化植物考古学研究”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学术译文、田野考古报告40余篇

8、部。联系方式:cscazh@pku.edu.cn 李水城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主要方向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部和北部新石器-青铜时代考古、中国西北-中亚-北亚新石器-青铜时代考古、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环境考古、盐业考古等。独立主持科研项目12项,其中包括中外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