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

ID:10261943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4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_第1页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_第2页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_第3页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_第4页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早期玄学的社会理念与人文关怀(徐 斌) (2008-07-1110:50:56)转载标签: 宗教 玄学 名教 士人 嵇康 中国分类: 兰亭学    说到玄学,尤其是谈到它的社会影响,历来往往将之与“清谈”和“清谈误国”划上等号。这在一个以传统道德为立国之本的价值体系中,几乎是无可避免的定论。但我认为,玄谈者的“谈尚玄远”、“不拘礼法”,内含着严肃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他们创立的玄学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宝贵资源,其与“误国”无干。至于西晋的士无特操,大厦倾颓,那是别有原故,更归罪不到玄学的头上。    本文论玄学,限于其早期阶

2、段,即正始玄谈,主要包括何晏、王弼、阮籍、嵇康等人的言与行。玄学进入西晋、东晋之后,因时代不同、士人心态不同而发生畸变,其社会和人文意义则应另当别论。一    自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统治者结束了兼纳百家、“因势立教”的传统,使儒家思想经学化。一种思想一旦成了“经”,就有了强烈的排他性和守旧性,学术思想因此导入日益烦琐、教条甚至荒诞的歧途。“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思想的生机全然泯灭。然而,统治思想中还有更致命的病灶:“名教之治”。名教的本意是将儒家伦理范畴作为选官标准,以此达到引导百姓、化育天下的目标。出

3、乎推行者意外的是,道德教义的体制化非但没有按设计的轨道运行,反因其与升官发财的直接联系,很快沦为攫取功名利禄的工具。尤其东汉中叶之后,社会上卷起欺世盗名的狂潮,“窃名伪服”、“刻情修容”之辈层出不穷,以至于形成这样的时论:“处士纯盗虚名”,以道德教化为宗旨的名教之治演化为扭曲和毁灭道德良心的力量。其直接后果是做为王朝统治基础的官吏阶层低能化、虚伪化和腐败化。名教内在的所有弊端在汉末总爆发,君臣失序,外戚、宦官交替干政,互相争权,宫廷内外血雨腥风,东汉王朝无可救药了。    亲眼看到并亲身经历了名教之冶崩溃的一部分良心未泯的

4、士族知识分子,心灵受到极大震荡。他们原本也是儒家正统思想的传人,遵奉维护朝纲的价值准则。但现实的危机使原价值准则失去了说服力、凝聚力乃至约束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发生怀疑、进行反思,继而开始了价值转换过程。汉末魏晋之际的新思潮呼之欲出。这个转换,主要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为社会关怀。社会关怀本是士人的天职,以匡主济民为己任。但是汉末的情况有了变化,“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1]士人与政权疏离,有了自己的独立性,以一种批评的姿态对待朝廷,并逐步形成了

5、士人群体,结果是引发了两次“党锢之祸”。悲惨的结局使他们的反思愈加走向自然,走向玄远,走向自我。第二个层面为人格关怀。面对四处泛滥的虚伪之风,士人们不再推崇装模作样的忠孝节义,转而讲求德才兼备的精神气质和率真自然的行为方式。认为,人的品格如何,不在于遵守外在的道德规范,而取决于内在的精神气质之高低。所以,汉未清谈品鉴人物,于独立的个性精神情有独钟,重风姿仪容,重精神气质。被称为“天下楷模”的李膺,就有“风格秀整,高自标持”的美誉。当时还有“高名之士必有异行”之说,仰慕个性解放,气质独特。史载仲长统“性倜傥,敢直言,不矜小节

6、,每列辟命召,辄称疾不就,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第三个层面为思想关怀。这是在社会关怀和人格关怀的基础上探求新的治国之道和精神寄托。首先是挣脱“独尊儒术”的束缚,创造了“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定检,事无定价”的多元并存局面,诸子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大儒马融,杂取老庄;崔寔著《政论》,倡法术,主权变;郭太长于论人之才性,深通名家思想。集大成者乃汉末思想家仲长统,所撰《昌言》,兼容儒、法、名、道于一炉,受老庄“自然无为”思想影响十分明显。这一倾向相当契合士人心态,遂逐步演为新思潮的主流。    新思潮在中国历史上一段难得的多元并

7、存、百家争鸣时期得到了延伸与深化,“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2]时局的变化使士人的社会关怀投注于重整河山的实践中。“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可知曹氏集团开国方针的制定,有着士人的积极参预。就政治实践而言,最对症的良药是名理学:徐干的《中论》对此论述甚详:重才智轻操守的取士标准,严赏罚张君权的法治原则,鄙虚声贵形检的求实态度。这正把名教秩序打了个颠倒。曹操据此三次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使天下政风为之一变。在坚持汉末士人不拘礼法,讲求德才兼备,气质独特的基础上,

8、人格关怀增添了眷恋人生、珍爱生命的新内容。千古感人不绝的建安文学和建安风骨便是这种感受和追求的结晶。其代表人物孔融、曹植、王粲的道德文章,集中体现了理想人格的两大准则:真与善。思想关怀的主题与社会关怀紧密相关又更具学术性和思辨性。名理家刘邵的《人物志》是汉末以来名理思想的登峰之作。他认为情性即精神为人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