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ID:10266497

大小:28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6-14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_第1页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_第2页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_第3页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_第4页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1相关概念1.1土壤质量(健康)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1.2耕地地力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

2、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2耕地地力评价方法2.1耕地地力评价方法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

3、的高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IFI=b1X1+b2X2+……+bnXn式中:IFI=耕地地力指数;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Y=b0+b1X1+b2X2+……+bnXn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2.2评价内容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

4、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2.3评价因子确定原则l主导性原则。选取的因子对耕地地力有比较大的影响。如地形、土壤、灌排等;l差异性原则。选取的因子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耕地地力的等级。如坡度、有效土层厚度等;l稳定性原则。选取的评价因子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土壤质地、有机质等,评价的结果能够有较长的有效期;l现实性原则。选取评价因素与评价区域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如气候因素

5、等。2.4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流程图建立县域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确定评价单元选择评价要素评价单元获取数据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单因素评价评语确定田间调查取样点位土肥历史资料,本次测土施肥外业调查、化验数据与田间试验等数据省专家组全国指标体系中筛选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Kirging空间插值法与专家经验法属性提取空间与属性数据库、专家知识库指数法、模型综合评判法计算单因素权重确定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归入国家地力等级体系评价成果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累乘法及二法相结合等距法、累计频率曲线法电子图件、表格及报告

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3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3.1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全国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等成土因素的差异特点,农业部多次召集专家研讨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建立了一个全国共用的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出版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该字典对每一个指标的名称、释义、量纲、上下限给出了准确、统一的定义。这一指标体系中包含了气候、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土壤理化性状、耕层土壤养分状况、障碍因素、土壤管理七大类共64个指标。全国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1气象≥00积温

7、、≥100积温、年降雨量、全年日照时数、光能辐射总量、无霜期、干燥度等7个因子2立地条件经度、纬度、海拔、地貌类型、地形部位、坡度、坡向、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程度、成土母质、地面破碎情况、地表岩石露头状况、地表砾石度、林地覆盖率、田面坡度等15个因子3剖面性状剖面构型、质地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田间持水量、冬季地下水位、潜水埋深、水型等9个因子4耕层理化性状质地、容重、pH、CEC等4个因子5耕层养分状况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锌、水溶态硼、有效钼、有效铜、有效硅、有效锰、有效铁、交换性钙

8、、交换性镁等14个因子6障碍因素障碍层类型、障碍层出现位置、障碍层厚度、耕层含盐量、一类土层含盐量、盐化类型、地下水矿化度等7个因子7土壤管理灌溉保证率、灌溉模数、抗旱能力、排涝能力、排涝模数、轮作制度、梯田化水平、蔬菜用地设施类型等8个因子3.2湖南省耕地地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