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ID:10271611

大小:147.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4

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_第1页
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_第2页
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_第3页
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市中的人文关怀_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编号:1003-9104(2005)02-0137-03城市中的人文关怀———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分析龚德慧(东南大学艺术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18)摘要:本文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中山公园设计实例进行了分析,从中阐明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意义、人文意义与艺术价值。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意义;人文意义;中山公园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BHumanisticAttentionofUrbanCity———theAnalysysofLandscapeArchitectureoftheZhongshanParkinWuhanGONGDe-hui

2、当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成为21世纪的“世说新语”,我们开始重新关注天地之间人类世代栖居的场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于工业化导致的城市环境恶化有着切肤之痛,寻找一个现代而不失人性的理想家园,成为都市人心中痛并快乐着的梦想。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景观设计师们努力借鉴着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与经验,在现代都市中创造着宜人的工作、生活空间,让部分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现以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符号性”①四个特性为依据,通过对武汉市中山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进一步阐述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意义、人文意义与艺术价值。逐渐扩大。2001年武汉市政府对公园进行了新的规划

3、整修,并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免费向公众开放。公园新的规划设计在保持原有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水系及空间布局的梳理、植被修护、场地铺装、景观雕塑及休闲娱乐小品设计、增添新的游乐设施等手法,从二维与三维向度刷新了公园的整体面貌,使公园既保持着历史文韵的儒雅,又焕发出现代生命的活力。二、场地规划的生态性与科学性中山公园所处的解放大道,历来就是老汉口的交通要塞,随着经济的发展,该路段成为城市中的黄金地段,商厦林立、人车流量巨大,在这块商家必争的弹丸之地上,市民终日面对攒动的人群、嘈杂的噪音、扑一、公园历史与现状中山公园位于汉口解放大道,建于民国时期,始称“

4、西园”,是“地皮大王”刘歆生的私家花园,当时在汉口名噪一时。其后数易其主,1927年国民政府将其收为国有,取名“汉口第一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其扩建且更名为“中山公园”并开始面对公众开放,成为百姓难得的消闲去处,素有“汉口名园无几家,植树栽花堪争夸。夏来官署浑天地,百姓纷向吃夜茶”②的赞誉。1931年遭遇水灾后修复时增设景点,抗战时期被日寇占为军营,设施损坏严重,1946年经修复扩建,公园面积扩大了三倍,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解放后至今经过数次整修与扩建,公园规模面的灰尘、源源不断的废气公园的介入,使城市中划出了一片绿洲,水体与绿化植被的强大滤化

5、作用使该区域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观。同时公园周边区域又是居民密集区,居民经年累月奔走在喧闹的都市与鳞次栉比的“筒子楼”之间,在家的周围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放松情怀、空气清新的自然去处;没有便①参见俞孔坚的论文《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1):14-17.②参见杨志超的论文《百年名园中山公园》,武汉文史资料,2001,(8):12-12.138HUNDREDSCHOOLSINART于孩童嬉戏玩耍的自然空间;没有便于老年人群消遣时光和便于居民真正方便自由、轻松地开展社区活动的场所。中山公园的免费开放,为周边居民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活空间,为游客和市

6、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同时它也成为重要的人流疏散地,成为集艺术、文化和城市管理等综合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宏观分析中山公园的场地规划,对促进城市整体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山公园从私家花园发展至今,历经数次扩建面貌剧变,但是场地总平面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中国古典园林式布局。设计师在新的场地规划中保留了这一布局特征,实现了设计的科学性,又为公园乃至城市文化生态的循环圈完成系统闭合创建了新的链接。公园原本一马平川、形态单一的地貌特征非常不利于实现景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设计师充分利用既有的形态元

7、素,以中国古典园林堆山、叠石、理水的营造手法丰富场地形态;通过亭、台、榭、轩、岛、桥、山、水、树木自然地将整体空间分割,明确功能区域的划分,在每个区域单位内布置休闲娱乐设施与标志性景点,在山重水复中实现游乐、休憩、社区活动等功能需要;以不同的地面铺装交待交通流线,引导游览路线;绿草茵茵的人工坡地、登高望远的高地与亭台建筑形成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的视觉审美效果,使公园成为一个视觉上富于冲击力和变化的立体公园,同时改变观者的视角,扩大了景观欣赏视域。自1946年扩建以来,中山公园便形成了前、中、后三大区域的基本规划形态,新的规划方案中,以经过梳理的两条水

8、系为节点进一步强调了三大区域的划分。与此相应,园内小石桥、亭榭、湖心岛———中心广场、鸽林、溜冰场、游船、石桥———茶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