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ID:10284055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5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_第1页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_第2页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_第3页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_第4页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学思考[论文摘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为国家司法机关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也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解决好农村社会的矛盾,是整个中国发展的基点。针对现有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需要建立反映灵敏、处置得当的矛盾预警机制和调解机制,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规范诉讼法律制度。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学  一、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推进,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后,加大了

2、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新时期农村也呈现了多种社会矛盾,表现特点也多样化。  1.纠纷主体趋变。以往农村社会相对比较封闭,发展比较滞后,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一般是公民、邻里之间的纠纷,民间纠纷多出现在婚姻家庭、邻里、债权债务、宅基地等方面,而如今已经拓展到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的社会矛盾主体增多了,如农村的土地流转中因种粮补贴引发的流转和被流转者之间的问题、山林权属问题、土地征用、公民与非公经济组织之间纠纷、资源开采利用、环境污染、“低保”归属等纠纷。纠纷的主体出现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非公经济组织、村民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等,政

3、府行政部门成了当今矛盾纠纷的主要主体。  2.纠纷类型趋广。过去,农村矛盾纠纷主要是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涉法诉讼矛盾纠纷占主流,其范围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纠纷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如在农村土地延包过程中,30年不变的跨度很大,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包、退包、反包、入股、继承或征用等流转行为;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无法偿还、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医患纠纷等。据有关县政法委统计,目前民间纠纷的类型已由过去的1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30多种,而且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纠纷交叉在一起,或由一种纠纷引发出

4、其它纠纷,处理不好,很容易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3.涉及面趋宽。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呈现多样化。从矛盾纠纷的法律性质来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涉法涉诉纠纷并存的多种形式的纠纷,农村刑事案件呈现多发态势,如盗窃、诈骗、交通肇事、涉农犯罪等。农村民间纠纷从传统的婚姻、家庭、宅基、赡养、抚养等纠纷,转化为土地流转、行政不作为、司法不公、安全生产事故、企业侵权、刑事案件和房屋拆迁等方面的众多新型社会矛盾纠纷。  4.集体越级上访率趋高。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利益分配出现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

5、其范围包罗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参与越级上访的群众受一些错误心理因素影响,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而是组织群体性上访,或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影响。  5.调处难度趋大。由于目前农村分户经营,单独生产,群体性活动少、流动人员多,集体制约和监督力相对降低,传统的行政干预已难以奏效。同时,极少数群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过于片面化,给调处化解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甚至有些群众与调解人员有抵触情绪。  6.民间调解作用趋小。在面对农村新型矛盾纠纷时,政府干部、村委会干部、村里老人前辈调解方式用得越来越少,作用也越来越小。许多村级干部因为待遇较低,不

6、愿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治调委等基层治安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有的村名义上有治保组织,但由于工资待遇底、考核奖惩没有落实,导致治保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受宗族、乡情等因素影响,在工作中不敢管,也不会管,对一些民事纠纷不能组织调解,对各类治安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发挥不了治调委的作用,治保组织形同虚设。  二、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千头万绪,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村社会治安不好。“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治安稳定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经

7、验证明,只有先解决好农村治安(稳定)问题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和谐社会构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发展特别是治安工作已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农村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治安不好,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2.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在农村,大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学习的大环境。一旦产生社会矛盾纠纷,对如何解决纠纷,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没有专门的知识。对于纠纷的解决大部分人主要是用传统的方式,对法律程序解决纠纷不懂。  3.干群关系不和。不可否认,当前农

8、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领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