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ID:10300605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_第1页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_第2页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_第3页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_第4页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_第5页
资源描述:

《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摘要:“言意之辨”是关于魏晋玄学的一个主要议题。本文着重以象为中心,在易学发展的体系内来谈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试论其对中国艺术创作和艺术品鉴的意义。关键词:象;意;观物取象;得意忘象言意之辨”是其在《周易略例》的语境中提出的,乃是王弼治《易》思想体系中的范畴。后世对于王弼易学素有“扫象阐理”之说,也就是说王弼对于易理,不是通过易象,而是绕开易象,直接阐明易理。相对于汉代“象数”易学而言,王弼被认为是始创“义理”易学之人。所以要梳理王弼的“象”、“意”关系,还需要回到《周易》的体系中来考察代写论文。众所周知,王弼之前的《周易》是不同于现行本《周易》的

2、,将《易传》附入《周易》古经,使《易》之经、传合为一书,盖始于王弼,这便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彖传》、《象传》分别附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下,后再附《系辞上下》、《说卦》、《序卦》等。关于《周易》古经的形成,由于历时久远,已无法作确切的考证。最早的研究《周易》的著作,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文献就是《易传》了,今天我们就只能根据《易传》的一些说法,参考《周易》古经的卦爻象和卦爻辞,对《周易》古经的成书年代,卦爻象以及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作一种合理的猜测。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针对《周易》经、传的创作,说:宓戏氏仰观象于天,附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

3、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世,世历三古”。这便是所谓的伏羲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而孔子作《易传》的说法。所谓“三圣”、“三古”,颜师古注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联系《系辞下》的说法:“《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显然,对于《周易》的成书,《易传》和班固的看法是不同的。目前学术界也一致认为《周易》古经的成书当在商末周初。看来《系辞》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而且《系辞下》中

4、还有一处言及此事:“《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尽管对于《周易》成书年代的说法班固和《系辞》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周易》“观象设卦”的创作方法来说,两者是一致的。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班固是完全赞同《易传》的说法的。《周易》古经文本,分为两个体系,即“象”的体系和“辞”的体系。“象”的体系主要为,八卦和六十四卦之卦象;“辞”的体系主要为,六十四卦之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之爻辞。就“象”和“辞”的产生,《易传》说法很明确。《系辞下》说:“古者包曦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5、,“《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可见,八卦、六十四卦乃是“圣人”仰观俯察,远取近取的结果,是对天地日月星辰和万事万物的模拟。所以《系辞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还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莫大乎日月⋯⋯探赜索隐,钩深至远,以定天下之吉凶”。由此,《易》之象完全是对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万事万物的描绘和模拟,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万事万物的生化流变在《周易》文本中就转换成了卦爻象的变化,而卦爻象的变化也就暗示着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世间人事的流动“言意之辨”及其美学意义廖宇摘要:“言意之辨”是关于魏晋玄学的一个

6、主要议题。本文着重以象为中心,在易学发展的体系内来谈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而试论其对中国艺术创作和艺术品鉴的意义。关键词:象;意;观物取象;得意忘象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1673-0186(2007)08-0048-03作者简介:廖宇(1984-),女,四川大英人,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四川成都610064)。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07年第8期(总第153期)No.8,2007(SerialNo.153)48与变迁。方其如此,《易》才能“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系辞上》),才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

7、遗”(《系辞上》),才能“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系辞下》)。《系辞上》还说:“《易》有四象,所以告也”。显然,“圣人”取象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在于有所告。告什么呢?自然是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世间人事的生化变迁之道,即“易道”。我们可以设想,远古时代只靠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卦象来认识万事万物的生化变迁,来占断吉凶,其不稳定性是很明显的。而且前代“圣人(巫师)”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也很难积累下来。故而随着文字的发明,才在《易》象之后附易之卦爻辞,这就是“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