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

ID:10309232

大小:396.00 KB

页数:127页

时间:2018-07-06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_第1页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_第2页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_第3页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_第4页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震撼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专题原载《财经》/总第212期出版日期:2008-05-26多难兴邦与制度建设震撼中国逝者: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震撼中国。目击篇:“5.12”劫难震撼中国。救援篇:举国救灾震撼中国。救援篇:水陆空总动员震撼中国。科技篇:看不见的战线震撼中国。科技篇:阻断灾害链震撼中国。防疫篇:扼制瘟疫震撼中国。经济篇:经济:局部颤动震撼中国。经济篇:银行:多重风险震撼中国。经济篇:股市:寻找方向震撼中国。经济篇:保险:不能承受之轻震撼中国。经济篇:农业:震情无关粮价震撼中国。经济篇:电力:一波

2、未平一波又起震撼中国。经济篇:电信:脆弱的应急通信震撼中国。经济篇:交通:“生命线”重创之后震撼中国。经济篇:地产:“余震”难息震撼中国。经济篇:石化:信心受损2008年的凤凰涅槃地震七日转型期中国遭遇的这场最大灾难告诉了我们什么?作家钱钢2006年再版《唐山大地震》时,重新撰写了序言,开篇是:“本书所记录的历史,时而被人淡忘,时而又被突然提起。被淡忘的日子,它本该被记忆;而突然被提起,却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时。”一语成谶!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后,当人们突然想起唐山大地震时,汶川大地震已经

3、刷新了1949年以来中国地震史的纪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速报震级为里氏7.8级。六天后的5月18日晚,又把震级修订为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11度,重灾区的范围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500万。截至5月23日12时,汶川大地震已造成55740人遇难,292481人受伤,失踪24960人。汶川大地震,其强度、烈度,其灾害的广泛性、复杂性、叠加性、破坏性,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在整个21世纪,它注定成为一次重大事件被载入史册。和所有国人一样,《财经》编辑部同仁在巨灾不宣而至的瞬间,也曾感到茫然、迷惑、

4、无助。惟有受职业责任感驱使,立刻派出第一批记者,在当天傍晚登上班机,飞重庆、转成都,连夜奔赴震中。由于公路中断,第一批记者一行三人,途中辗转两天,终于在5月14日夜,徒步进入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此后,编辑部又派出了第二批、第三批记者,陆续抵达绵阳、北川、青川、什邡、绵竹等重灾区,用文字、用图像、用声音,更用心灵,记录了灾区的日日夜夜。在报道的过程中,不尽的悲哀和泪水为汶川奔流,语言的苍白已无力描述大自然的子民所承受的创痛。造化弄人;巨灾提醒人们必须重新设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让人们知道,应该如何以一种

5、悲悯之心,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与此同时,我们亦深知,媒体的责任是迅即发现新闻,告之公众,并站在更高的历史维度上思考现实。巨灾发生后,从政府到民间的反应,都体现出民族的进步和文明的生长。古语道:“多难兴邦”,但惟有由激情而反思,由反思而行动,把整个社会向善的愿望通过制度的演进引入固定的轨道,我们的进步才会是真实的、可持续的和可复制的。当挥别过去、创伤平复,灾难于是会成为民族复兴的契机。谨以此组报道,表达我们对汶川大地震死难者的哀悼;并期待在地震的废墟上,公民和社会、政府和体制,获得全新的成

6、长。——编者多难兴邦与制度建设胡舒立中国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权力与责任明晰的、落实到专门机构、中央与地方分工明确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国有史以来就灾害不断,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从SARS到禽流感,从年初的冰雪之灾,到本月的汶川大地震,大灾频仍,旱涝台风亦连年肆虐。诸灾之中,尤以此番汶川大地震最为惨烈,令国人世人心灵震撼,激情涌动。有道是“多难兴邦”。过去的两周,举国哀恸,国人对此古训必是感慨良多。但是,多难并不必然兴邦。当我们由激情而思索,由思索而行动,从大规模的救人赈灾,转为更大规模的

7、灾区重建,进而转为未来更大范围的减灾防灾,我们仍需不懈地探索和建立崭新的巨灾防范体制。答案越来越清晰:中国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的、权力与责任明晰的、落实到专门机构、中央与地方分工明确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这样的体系注重未雨绸缪,注重科学专业,注重多方配合,尤其注重可执行性。数万骤然逝去的生命再度警示我们,建立这样的体系是何等重要和迫切!这一体系必须对自然灾害区分轻重缓急,界定政府和民间的责任,并且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一体系当能对巨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需要统一管理,需要科学对待,需要成本投入,

8、尤其需要法治意义上的公开透明。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范畴远比“预报”或预测广泛,其核心内涵是风险识别和信息共享。即使眼前没有灾难发生,全社会都应知道自己面临何种自然风险的威胁;灾难发生的概率、程度如何?危害多大?涉及多少民众,多少房屋、道路、桥梁、厂房、商场?有多少属于经济存量的资产暴露在风险范围之内?种种变量需要随着经济发展作出动态分析。这一体系注重未雨绸缪,当能把自然灾害的后果尽可能降低。古今中外无数血的教训告诉人们,必须把关注的重点从对巨灾的事后反应,逐步转移到事前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