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ID:10310098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_第1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_第2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_第3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_第4页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一)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只是与程普关系一度稍微紧张。但据《江表传》记载,那实际情况是程普因为自己年纪比周瑜大,而地位却比周瑜低,所以心中不服,于是便多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能够“折节容下”,从不与程普计较。最后,程普对周瑜不得不“敬服而亲重之”,感动得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见《三国志·周瑜传》裴注)。为将能够如此虚怀若谷,谦让服

2、人,不能不说是周瑜的一种美德。  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流的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之繁忙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它。但恰恰相反,周瑜偏有雅兴。比如他对音乐就十分喜爱,并且有着很高的欣赏能力。饮酒“虽三爵以后”,如果乐曲演奏有了错误,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的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历史上的周瑜所以著名,不止是因为这些,而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比如,鲁肃原来散居不仕,刘子扬劝鲁肃投郑宝,而周瑜却劝鲁肃投孙权。周瑜对鲁肃说:“昔马

3、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指孙权。——笔者注)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鹜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见《三国志·鲁肃传》)。周瑜的这一番话中虽然掺杂着一些荒诞不经的成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想帮助孙权建立“帝基”,而且在以后的行动中,周瑜也一直把这一点作为他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但最能体现周瑜的远大政治眼光和卓越军事指挥艺术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

4、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的主要特点。  (二)  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给他笔下的周瑜安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

5、位置,让他在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结构纽带作用。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从全书来看,基本上是按历史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但由于描写的历史阶段较长,因此,全书的艺术结构明显地可以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而赤壁之战前后,正是《三国演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赤壁之战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规模宏大的重要战役。这一次战役集合了曹、刘、孙三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也就是集合了三方面众多的谋臣武将,使他们各施谋略、各显威风,展开了政治的、军事的、明的、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展示了宏伟壮观的奇特历史场面。可以说,就其战役气势之大,参战人数之多,战争场面之壮阔,各方矛盾之复杂来说,

6、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是无与伦比的。怎样展示这错综复杂的矛盾,怎样把这众多的人物有条不紊地安排到艺术结构中去呢?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人物,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的行动贯穿起来,从而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推进情节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孙权一方的各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联系起来的。当曹操大兵压境时,孙权一方的谋臣武将迅速分化为投降和主战两派。主降派以张昭为代表,主战派以鲁肃为代表。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尖锐地出现在作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虽然赞同抗曹,但又顾虑曹操新得到袁绍和刘表的一些军队,恐其势大,难以抵

7、挡,因此心怀犹豫。在这关键时刻,吴国太对孙权说:“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于是,孙权便派人到鄱阳请周瑜,作家罗贯中在这里把周瑜放到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要通过周瑜来解决。这样一来,就把主战派与主降派都吸引到周瑜身边。最先来见周瑜的是鲁肃。他先“将前项事细述一番”,表现了鲁肃的焦虑心情。接着写张昭等投降派来陈述理由,希望周瑜能支持他们的投降主张,这表现了张昭等人的懦弱和自私。张昭等刚走,程普、黄盖等主战派又来见周瑜,表示宁死不降的决心。这既表现了程普等的勇敢。同时也写出了抗曹的基

8、础。又写了诸葛瑾、吕蒙等文臣武将。罗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