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论文

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论文

ID:10319380

大小:4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论文_第1页
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论文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并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辞格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关键词:修辞辞格借代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一)借代的定义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freel.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王有志.心理

2、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王希杰.修辞学论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6杨鸿儒.当代汉语修辞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7转引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杨伯骏.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9姚金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10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1

3、武占坤.汉语修辞新论M.沈阳:白山出版社,1999年版.12张炼强.修辞理据探索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3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4宗廷虎.修辞论集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5张凤.借代的认知基础考察J.外国语言文学,2004,(2).16刘福元.试论语境对借代辞格的制约性J.修辞学习,1998,(2).17吴明元.古汉语借代作用说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J,2001,(4).18夏永声.借代的定义和分类辨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3,(4).19吴礼权.借代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J.云南师

4、范大学学报,1999,(6).20于广元.借代发展史略.扬州师范学报J,1996,(3).21蒋勇.特别概念结构的借代功能J.外国语,2003,(6).22申小龙.中国古代修辞学传统之阐释形态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报,1994,(6).23褚修伟.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借代生成与理解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24张宝胜.借代修辞格的认知心理基础J.语文建设,2002,(6).25徐学鸿.论联想机制与模糊语言的解码J.修辞学习,2001,(2).26孙建友.借代研究史概观J.曲靖师专学报,1996,(4).27唐建新.借代的定义及其他J.语文教学通讯,1

5、999,(10).28刘凤伟.试论借代在词中的运用及作用J.柳州师专学报,2003,(4).29汪平潮.英汉借代之比较J.池州师专学报,1999,(2).30王希杰.借代的定义和范围及本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1吴俊.借代的审美价值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