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

ID:10329810

大小:511.5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8-07-06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_第1页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_第2页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_第3页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_第4页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卫医政发〔2012〕1号附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二〇一二年一月前言《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自1997年发布以来,对促进血站规范化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输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血液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原有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为此卫生部组织专家重新编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本《规程》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全血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隔离与放行和质量控制6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要点做出相应规定。其中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血站在制定自身的操作规程

2、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血站使用的技术操作规程。本《规程》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997年)同时废止。目录1献血者健康检查12全血采集23血液成分制备74血液检测135血液隔离与放行226质量控制24附录A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硫酸铜目测法)35附录B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38附录C血

3、液检测试剂(酶联免疫/核酸试剂)进货验收与放行记录表54附录D血液检测室内质控方法55附录E微板法ABO血型定型试验60附录F血液质量控制检查方法62附录G血袋标签确认方法681献血者健康检查1.1目的按照GB18467《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的规定,对具有献血意向的潜在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是否适合献血的结论,保障献血者健康和安全。1.2核对献血者身份将献血者本人相貌与其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核对。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居民社会保障卡、驾驶证、军(警)官

4、证、士兵证、港澳通行证和台胞证以及外国公民护照等。1.3登记献血者身份信息核查献血者身份无误后,将献血者身份信息录入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BMIS),具体录入方式有:1)用身份证识读器读取身份信息并存入BMIS;2)在《献血登记表》手写登记,随后手工录入BMIS,注意核对信息填写和输入的正确性。1.4询问和查询既往献血史询问献血者和查询BMIS有无既往献血史。如献血者曾献血,献血间隔期应符合要求,不处于被暂时或永久屏蔽状态。1.5履行告知义务请献血者仔细阅读、理解献血前须知内容(见《要求》)。1.6健

5、康征询请献血者仔细阅读、理解并如实回答献血前健康征询问题(见《要求》),体检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沟通。1.7知情同意请献血者签名,表明献血者已正确理解献血前须知内容并如实回答献血前健康征询问题,自主、自由地决定是否献血。1.8一般检查按照《要求》规定,对献血者进行一般检查,常规项目包括体重、血压、脉搏等,必要时测量体温。具体检查方法见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记录健康检查结果和结论并签名。1.9献血前血液检测在献血前采集献血者血液标本做血液检测。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应核对献血者身份。检测项目包括血红蛋白(H

6、b)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血红蛋白检测可采用目测法,如硫酸铜目测法(见附录A)或试纸条比色法,必要时进一步用仪器检测。ALT采用干化学法/速率法记录检测结果和结论并签名。1.10健康检查结论1.10.1将献血者健康征询、一般检查以及血液检测的结果与《要求》的规定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做出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的判断并签名。1.10.2将健康检查结果和结论与献血者沟通。对于需要永久屏蔽献血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暂时不适宜献血的,告知不适宜献血的情形解除后,经体检合格可以献血。1.10.3引导适合献

7、血的献血者进入血液采集环节。2全血采集2.1献血场所配置献血场所的人员、设施、设备和器具、关键物料的配备按有关规定执行。2.2采血人员准备2.2.1心理调适采血人员调整好心理与情绪,进入献血者服务工作状态,情绪稳定,工作热情,说话和气,态度和蔼,耐心细致。2.2.2技术准备熟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应注意关键控制点和近期变更的操作步骤。2.2.3着装与配饰采血人员着工作制服,不佩带戒指、手镯(链)等饰物。2.2.4手卫生采血人员保持手卫生,具体操作按照《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执行。2.3

8、采血器材准备2.3.1采血器材清单建立采血器材卡片,列出采血位所需的全部器材。采血人员按卡片准备和核查采血器材的种类和数量。采血器材的数量与预计采血量相适宜。一次性使用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采血器材准备工作应有专人复核。2.3.2血袋1)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抗凝剂和保养液无变色;2)处于有效期内;3)宜采用具有留样袋的血袋。2.3.3标本管1)带有分离胶用于检测病毒核酸的标本管;2)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以下简称ELI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