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

ID:10338873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_第1页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_第2页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_第3页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_第4页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极端化问题  群体极化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詹姆斯斯托纳在1961年提出。斯托纳发现,与个人的单独行为相比,群体中的成员更加倾向于冒险,群体成员的观点会更易于向着某个极端化的观点发生偏移,直至群体讨论的结果走向极端。  美国当代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对这一现象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桑斯坦认为,所谓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一开始具有某种倾向,在经过讨论之后这种倾向会更加明显,直至走向极端。  2010年,桑斯坦在其新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群体极化现象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名誉感流瀑效应舌战优势

2、以及群体思维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在极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    一、极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学解释    1.名誉感的驱使  名誉感对群体成员思维的影响其实是一种社会比较心理。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人们总是希望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个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展示自我,一旦发现自己的观点受到了批评或质疑,在名誉感的驱使下,一些人就会稍稍朝着占主导地位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存有异议的观点保持克制,对于多数派的意见,表示更多的支持。对名誉感的过度追求势必会造成极端主义,因为这样使得群体内的分歧和异议被变相的压制,表达不同意见将被视为是不忠诚的表

3、现,人们受到对自己名誉的某种担忧的驱使,也许就不会由于信息和有说服力的论点而改变立场,更不可能有机会认识到自己身处的群体的偏见和偏见的严重程度。  2.辩论中的舌战优势  桑斯坦研究发现:在许多领域中,持某个观点的人会比持对立观点的人具有天然的舌战优势。比如,在涉及到罚款的情况下,主张做出较高金额罚款的人们比主张做出较低金额罚款的人们具有天然的舌战优势,双方的讨论结果也往往趋向于更高的罚金。[1]拥有舌战优势的一方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占据了道德上的有利位置。在惩罚性措施中,对于错误行为的惩罚被认为是正当的,而与此相对立的免于处罚甚至从轻处罚都

4、可能会触犯众怒,使自己处于道德上被动的位置。在很多情况下,处于舌战优势的一方经常在不经意间可能将问题的性质严重夸大,导致在论战中的双方向处于舌战优势的一方迅速偏移,群体最终走向极端。  3.社会流瀑效应  桑斯坦认为,群体极化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流瀑效应的刺激,当流瀑效应发生时,信念和观点从一些人那里传播到另一些人,不是依靠传播者的实际所知而是依靠他人所持有的想法而决定自己的观点。而这种信念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人们都不是依靠自己私人的信息而是依靠自己所信任的别人做出的判断。  [1]社会流瀑效应的产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与群体成员间信息的传播

5、方式有关,而另一种形式则与名誉感相关联。  信息型流瀑:假定群体中的成员依次发言,A认为某种恶劣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发生,B现在知道了A的判断,假设他根据自己所掌握信息的判断与A的不同,但同时又不足以明确辨别谁的观点更加可信,这时B就有可能会采用随机方式决定,其结果很可能是同意A的观点;现在轮到C来判断,在A和B都已经表示恶劣的行为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那么即使C所持有的信息表明前两个人错了,他也很可能会忽略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转而同意A和B的说法,因为在C看来,A和B所得出的结论很可能都是有理由的,而自己的信息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这样C实际上就处于一个信息流

6、瀑之中。  名誉型流瀑:在名誉流瀑中,人们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什么可能是正确的,但他们仍然采取从众行为,以保持别人对自己的好感。比如A认为某一社会现象是不合理的,而B表示同意A的看法,不是因为他真的认为A是对的,而是他不想得罪A,或者显得对公共利益毫不关心,如果A和B都表示这一现象不合理,那么C即使不觉得这一现象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公开反对A和B的观点,甚至还可能会附和他们的判断,原因就在于C不想受到A和B的敌视,失去群体对他的好感,这样一个名誉流瀑就在事实上产生了。  可见,社会流瀑效应就是使群体成员在新的观点和意见面前发现了现有结论的不合

7、理之处,也不会轻易采取和他人不同的行动,结果往往是促使群体讨论走向极端。  4.群体思维的特征  群体思维这一概念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提出的,用于解释那些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失误、灾难,甚至某些形式的极端主义的决策过程。贾尼斯认为,某些群体在决策时会窒息不同的意见,注重达成共识而非正确性,对于替代性选择和后果的研究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结果往往酿成惨败。  [1]群体通常强调团结一致和志趣相投,而这一观念将使得群体成员面临的信息和名誉压力加强,群体成员会沿着处于优势地位的观点不断倾斜,直至走向某一意见的极端。群体思维还会贬低对某一决策或观点的重新审查

8、与思考,对对立面的看法也始终抱有成见,要么视之为十分邪恶而不愿与之交谈,要么视之为十分愚蠢的意见而不愿对其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